2019年港交所CEO李小加接受采訪的時候,香港的中概股股價開始普遍回落。美團跌去了17%,小米跌掉了29%,美圖跌掉了64%。《財經》問李小加為什么香港股市流動性不足但是波動性很大,他的回答是,因為自由嘛,錢來得快,跑得也快。 如果你在中環經歷過兩年前小米和美團的上市,你會覺得今天港交所得氣氛熱烈地不正常。那是兩家話題性很強的公司,又是初次上市,兩家的員工卻捂住媒體老師們的槍管,希望報道低調,平穩。因為熱錢翻滾的畫面并沒有出現,開盤可能就要跌了。 當時有人斷言,一個時代結束了。 這次本來全球疫情的影響甚大,本港的大錢小錢們在等待北京的靴子落地,更平添了一絲焦慮。但是沒想到的是,中概股回歸的熱度卻炸裂了。在京東公開招股中,香港公開發售部分獲得180倍超額認購,成為今年港交所認購人數最多的新股。 618的這天,正好是上半年電商狂歡節,京東正式在港交所二次上市,上市首日股價高開5.7%,市值一度達到7385億港元。根據招股說明書,京東一季度凈收入146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7%,超出市場預期的1365.3億元;在美國會計準則下,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0.73億元,遠超市場預期的虧損1.1億元。 千億美元的京東歸來了。 1 今年的科技股太虎了。 3月份疫情蔓延到歐美,美股史無前例經歷了4次熔斷,但以蘋果、亞馬遜、微軟、谷歌、Facebook為代表的美國科技股帶領美股在4月迎來強勁反彈。整個四月,5家科技公司權重超過20%的標普500累計上漲12.68%,創近33年以來最佳月度表現,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上漲15.45%,刷新2000年以來最佳月度表現。 截至這個4月的最后一天,美國新冠確診病例突破一百萬,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初失業人數超過3000萬,經濟學家宣布美國經濟正經歷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具破壞性的危機,除微軟外,其他四家科技公司相繼公布的財報都顯示受到疫情影響。消息面幾乎沒有利好,然而就在當天,亞馬遜收漲逾4%,股價刷新收盤歷史高位至2474美元。 借助股價大漲,今年亞馬遜老板貝佐斯的財富增加將近240億美元,連帶著剛剛跟他離婚的前妻麥肯齊身價也水漲船高,在全球富豪榜上升到第18位。 《福布斯》億萬富豪數據顯示,今年全球50個最富有的人中,有7個人凈資產在3月18日至6月4日期間增長超過50%。其中特斯拉的馬斯克財富增加55%,扎克伯格財富增長52.47%,并6月份超過巴菲特成為全美第三富豪。 截至目前,盡管新冠疫情仍然嚴重,復工復產緩慢,還有黑人弗洛伊德事件不斷發酵的不安,但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已經較3月低點上漲50%。美股五朵金花的市值全部創出新高,其中蘋果和微軟市值更是歷史性的超過1.5萬億。 我們這邊。 春節后重開的第一個交易日,2月3日,A股開盤首日即遭遇大跌。上午收盤時滬指跌8.13%,打破了1997年以來的歷史紀錄,到下午收盤時跌幅稍有回升,上證收跌7.72%,深證收跌8.45%,創業板收跌6.85%。滬深兩市3千多只個股跌停。A股價值投資標桿茅臺沒有幸免,也暴跌近5個點。 開盤前一天,為了沖抵資本市場的壓力,央行提前釋放了1.2萬億流動性,并發布了降息預期,證監會叫停了融券賣空,但是并沒能驅散新冠疫情的陰影。 一片慘淡中,除了疫情直接利好的醫藥生物概念股,只有會暢通訊、蘇州科達等云辦公科技股逆勢上漲。與此同時,那些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巨頭們更是情緒穩定。同一天,開盤早于A股的騰訊、阿里、百度、京東等港股、中概股均表現穩健,之后一周之內BATJ的市值波動在正負4%以內。 市值排名前十的國內互聯網企業,除了百度之外,其他9家自疫情爆發至今,股價也一路上漲,其中騰訊修復了近兩年以來的跌幅,拼多多上漲89.1%。前后腳返港二次上市的網易和京東,則分別刷新了上市以來的股價新高。 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師科斯汀最近對媒體公開表示,在市場下跌之際,科技板塊得到了其優質屬性的支撐,所謂優質屬性,指的是強勁的資產負債表,高利潤率,以及盈利的韌性,近期將繼續跑贏大盤,是今年迄今“無與倫比的市場領頭羊”。 獨立研究機構Fundstrat創始人Tom Lee認為,大型科技公司在渡過新冠病毒疫情危機之后,就應該“漲到飛起”。因為“這些科技巨頭公司的業務基本面是’死不掉’的,他們都已經經歷了5生5世最大的壓力測試,如果他們安然度過了這些壓力測試的話,那他們就值得更高的市盈率。” 科技巨頭的特立獨行,像是跟現實根本不在一個世界。但實際上,很多互聯網企業本身就誕生于危機,危機也常常成為互聯網巨頭們講述增長故事的新舞臺。 17年前,因為非典京東獲得了“搏擊”電子商務的機會,17年后,在新冠疫情中京東的物流網絡和供應鏈優勢,則成為參與抗疫的重要力量。 疫情期間武漢街頭的機器人配送 2019年1月上旬,在武漢和全世界都對新冠疫情還處于懵懂狀態的時候,來自京東的大數據監測顯示出異常,武漢地區的口罩訂單自2019年12月底開始突然激增。向武漢地區的快遞員捐贈了七萬個口罩后,1月11日,京東高管通氣會發出了“防疫指示”,一邊向武漢地區的倉庫緊急調補口罩等衛生物資,一邊安排專人聯系生產廠家,提出“加訂單”、“補庫存”的合作要求。 到1月17日,開始出現“人傳人”消息的時候,京東已經開始了第二次口罩補貨。3天后的1月20日,鐘南山院士在新聞發布會上確認新冠病毒“人傳人”,且已經有多名醫護人員被感染,全國性的新冠“抗疫”戰開始。 京東的“大數據”補貨至少比全國早了3天。 這是京東自己爭取的3天,封城之后,京東高速運轉的物流網絡,則為武漢以及其他城市的抗疫爭取了時間。 目前京東物流大件和中小件網絡在大陸行政區縣達到了100%覆蓋,自營配送服務覆蓋了全國99%的人口。2012年京東開始建立第一座集商品暫存、訂單處理、分揀配送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化、自動化的物流中心“亞洲一號”,到目前京東物流已經相繼在全國建成并投用了25座亞洲一號智能倉群。位于武漢的亞洲一號日分揀能力超過百萬單,效率是傳統倉庫的5倍多。 根據京東公布的數據,1月20日至2月28日,京東集團累計承運醫療應急物資超過7000萬件,總重量超3萬噸,同時向全國運送了2.2億件、超29萬噸的米面糧油、肉蛋菜奶等生活用品。 其中,1月24日僅用7個小時就將首批物資送達武漢醫療一線,1月30日鐘南山團隊向漢口捐贈的100臺呼吸機,也僅用一天時間就安全送達;還有廣州生產的核酸試劑盒,用了17個小時火速送達武漢。 京東首席戰略官廖建文在與媒體的一次溝通會上說:“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基礎設施能力,在互聯網領域我們絕對要有民族自信,這絕對不是戰狼式的”。 2 2017年,王興接受采訪,留下了互聯網圈膾炙人口的金句“太多人關注邊界,而不關注核心”。 當時的王興以亞馬遜舉例,“05年前后看過一篇《時代周刊》或是《紐約時報》寫亞馬遜的文章,開篇說這個公司已經十幾年了,依然像一個跌跌撞撞的飛機,最后是拉起來還是墜下去,沒有人知道。” 這些年,互聯網圈的媒體寫程維,“無限戰爭”,寫張一鳴“無限游戲”,其實都是在為亞馬遜的模式背書。一家公司,沒有邊界,處于的競爭之中,才是最安全的。 這是對巴菲特護城河理論的挑戰:優秀的公司都擁有很深的護城河,只要這些護城河可以不斷的加寬,公司就能得到長久的保護。 1995年第一次提到這個理論的時候,巴菲特用可樂和吉列剃須刀做比喻,說這兩家公司的“品牌威力,產品特性,以及銷售實力,賦予他們一種巨大的競爭優勢,在他們的經濟堡壘周圍形成了一條護城河。相比之下,一般的公司在沒有這樣的保護之下奮戰。” 按照巴菲特的解釋,可樂和吉列剃須刀只需要不斷加固“品牌威力,產品特性,以及銷售實力”,護城河就可以永久地充當著那些試圖襲擊城堡的敵人的障礙,企業就可以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而每一個希望成就優秀企業的企業家,都應該在找到護城河之后,更專注于把這條護城河不斷地挖得更寬。 在每一次京東被唱衰的時候,你都能聽到相似的論調,即京東口碑最好的物流優勢在降低,或者核心品類3C被追趕。這就是護城河理論埋下的病根。 然而在17年的創業過程中,京東一直是一家主動打出護城河的公司。2004年京東踏入電子商務的初衷,是因為中關村電子賣場的生意因為非典疫情無人光顧,所以最初選擇的商品主要是3C電子,而且采用了當時在電子商務圈無人看好的重資產自營。 當時的電子商務圈,當當和卓越主要賣書,淘寶主要做交易平臺,京東在品類和交易模式上,無意間踩到了兩個空白處,于是很快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力。 京東早期以3C自營為特色的路子沒走多遠,就開始瘋狂擴品類、建倉儲物流。2007年,今日資本投資京東的時候,京東只有50個員工,一年銷售額8千多萬,今日資本分兩次一共給京東打了1000萬美元,全部被拿去花在了新品類和物流上。 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這種做法。2008年劉強東帶著京東融資的時候,有一次找到了軟銀賽富的閻焱。閻焱是個直性子,一上來就很直接的質疑了京東的毛利低,運營差,最后雙方不歡而散。有報道說后來賽富試圖再找京東談一談,都被拒絕了。 不停的擴品類——把手伸到了友商的口袋,2010年到2014年上市前那段時間,京東幾乎跟所有的電商同行成為敵人。2012年,市場瘋傳京東即將上市,于是這年618店慶日,蘇寧、國美、中國亞馬遜、當當、天貓史無前例的同時發動降價促銷,試圖“圍毆”京東。 京東最堅決也是最大的賭注是物流。京東剛成立的時候,只跟郵政合作,后來為了提高效率開始跟快遞公司結盟,但當時的快遞公司也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處理能力不行,經常有顧客投訴。2007年,京東的日訂單量已經超過3000個,月銷售額達到3000萬元,但合作的快遞越來越力不從心,京東才有了自建物流的打算。 如果不是自建物流,京東在2007年已經是盈利的。這一年今日資本要投資的時候,劉強東開口只要了200萬美元,是今日資本的徐新主動給了1000萬美元,堅定了京東自建物流的決心。 據說2010年京東拿到高領資本的一筆融資后,劉強東去了美國,在沃爾瑪總部待了四五天,專門了解沃爾瑪的物流網絡和倉儲系統。 2009年,京東成立專門物流公司,這年融到的2100萬美元中有七成花在了物流上,2010年在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建四大物流中心,拿到1.5億美元融資,一半花在物流,2011年,融資額翻了十倍到15億美元,幾乎全部投入于物流和技術研發建設項目。 自建物流一開始被電商同行譏笑是“傻大黑粗”,但很快京東在物流上的投入就變成了電商業內被膜拜的“體驗”門檻。2010年3月,京東推出“211限時達”極速配送,當日上午11:00前提交現貨訂單,當日送達;夜里11:00前提交的現貨訂單,第二天15:00前送達。 截止2020年一季度,京東物流運營倉庫超過730個 如今,“次日達”、“當日達”、“夜間送”等京東的物流服務,已經是零售領域可做標桿的黃金標準。 京東曾經的運營理念里有一個“倒三角”理論,倒三角以團隊為底,以產品、價格、服務為頂,中間是供應鏈和成本效率,整個倒三角的最上方則是“用戶體驗”。 2015年,貝佐斯在股東信里講過所謂“夢幻業務”的四大特點:顧客喜歡,能夠增長到很大的規模,有很高的資本收益率,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當你發現像這樣的業務時,別錯過,要馬上拿下它。” 對所有的互聯網企業來說,真正的護城河是“滿足用戶需求”。 但跟其他互聯網服務一樣,供應鏈優勢也不是埋頭苦干就可以一勞永逸。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京東履約費用達到79.6億元,同比增長了45.8%。而履約成本上的大幅上漲主要來自于京東對物流設施的持續投入以及配送成本的提高。相對應的,京東這一年的活躍用戶增速同比第一次跌破30%。 瓶頸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 目前京東自營業務是500萬個SKU,對比看的話,沃爾瑪大概是13萬個14萬個,京東觸達用戶是近四億用戶,幾十萬的品牌商,700多個倉是全國網上布局。想要把庫存控制在30天之內,京東需要更智慧的解決辦法。 2017年初,劉強東在京東年會上喊出了解決辦法“未來12年我們只有三樣東西,技術!技術!技術! 幾個月之后,劉強東又在《財經》雜志撰文,題目是“第四次零售革命下的組織嬗變“,為京東接下來的變革預熱。 3 2006年,今日資本的徐新跟劉強東第一次見面從晚上10點聊到凌晨兩點,聊完之后,徐新立刻定了第二天早上9點她和劉強東飛去上海的機票。 上海是今日資本辦公室所在地。這樣劉強東就沒有機會去見別的投資人了。徐新后來說,她一見面就有強烈的感覺,“自己發現了一匹千里馬”。 京東是金融危機后那輪互聯網熱潮中最耀眼的明星,上市前融資20多億美元,其中劉強東的個人魅力功不可沒。以個人名義給京東投資了100萬美元的香港著名投資人梁伯韜說:“我看好這個行業,也看好這個人,人比業務模型還重要,初創公司的模型沒人說得準”。 京東上市前吸引的投資人都是知名投資機構,比如老虎基金、高瓴資本、DST全球基金、雄牛資本,但一直都守住了一條硬規矩:劉強東必須控制董事會。 但兩次危機都由劉強東帶領京東回到了正軌。第一次他跟助理半年跑著見了40多個VC,最多一天見過5個。據今日資本徐新說,劉強東頭上的那縷白色就是融資時急出來的。第二次劉強東重回一線,鐵腕治理,重調組織架構,掀起內部反腐,砍掉不賺錢的業務,集中火力全面對抗阿里。僅一年,京東股價上漲接近一倍,并首次實現季度盈利。 2018年8月30日,京東股價暴跌5.93%,收報29.43美元;隔日京東股價繼續下跌,收盤價格為26.3美元,創造了自2017年以來的新低。 在京東的“至暗時刻”,機構投資者無情而果斷用腳表達了對“京東失去劉強東”的恐懼。2018年第二季度,京東持股機構數量達到585家,為歷年最高,但到了第三季度,只剩下100家機構持股京東,持股比例更是從21.64%降至0.90%。老朋友張磊的提前斬倉更讓自媒體有了發揮想象力的材料。 就像華爾街分析師在分析報告中寫的那樣,長期以來,劉強東都是京東的關鍵人物,他個人與京東過于密切的綁在一切本身就存在風險。 德魯克說,公司大了不能再依賴一個人來管理,需要有高管團隊。劉強東說去美國讀書時他把德魯克的書讀的很細。但京東在很長時間里都不是一個有著現代組織結構的公司,一直到2007年成立3年后,京東才有了第一個VP嚴曉青,融資已經上億的時候,京東仍然沒有CFO,每次都是劉強東自己與投資機構面對面,“第一次談,第二次簽”。一直到2011年才有了第一個“O”級高管,COO沈皓瑜。 赴美上市前京東曾密集的引入一批空降高管,但到2016年,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又被他清走或邊緣化。CEO沈皓瑜離任后,這個職位空缺了兩年。據《中國企業家》報道,劉強東曾經不僅管理直接向他匯報的“O”級們,還管下面一級的高管,周報、日報需要抄送給他的有70多人。 2018年劉強東接受吳曉波的采訪時也提到,“很多人都認為老劉很強勢,覺得如果有事兒需要幫忙,找我底下的高管沒有意義,找到我就能搞定。” 創立十七年時間里,京東的成長和發展與劉強東的領導緊密相連,如今的京東,已經在向市場證明著劉強東管理思維的變化和日趨成熟——不用他直接領導的京東仍然是一家優秀的公司。 2018年12月21日,京東商城發布內部信宣布了新的組織架構。與以往最大的區別是,京東商城從此前三大事業群的架構劃分為前中后臺。而調整后的所有事業群以及各業務部的負責人,都直接向時任京東商城輪值CEO徐雷匯報。 隨后徐雷帶著20多位京東商城的核心高管在廣東肇慶開了一個三天三夜的長會。20個多高管在會上先聊了兩個小時困境,然后死磕了6個小時經營理念。 幾周后,在2019年1月的京東商城的年度表彰大會,徐雷幾乎少見的穿了西裝、打了領帶,做了演講,系統性地闡釋了京東商城的經營理念。徐雷表示,京東商城必須堅定“以信賴為基礎、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創造”這一經營理念,在全新的挑戰和殘酷的競爭中,以經營理念為指導迎接四個變化:從單純追求數字,到追求有質量增長的變化;從單純以貨為中心,到以客戶為中心的變化;從縱向垂直一體化的組織架構,到積木化前中后臺的變化;從創造數字到創造價值的人才激勵導向的變化。 徐雷是劉強東最信任的左膀右臂之一。2020年,京東618全民購物盛宴累計下單金額超2692億元,完美演繹了京東促銷費與撐經濟的主場使命。如今,已成為全民618的年中消費盛宴,就是由徐雷一手創立的。 2019年第二季度,徐雷管理京東商城半年后,京東的活躍用戶增長重創歷史新高,之后最近三個季度京東的月活用戶數分別為3.34億、3.62億和3.87億,分別環比增加1310萬、2760萬和2540萬活躍用戶,這一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京東之前的高速增長期。 在這個過程中,徐雷“輪值CEO“的職務悄悄撤掉了輪值二字。今年618期間,京東大手筆和快手的合作,徐雷作為京東零售集團的CEO,和創始人宿華在后排并肩而立。 京東集團戰略執行委員會成員 2020年1月,劉強東領導下的京東集團戰略執行委員會(SEC)成員中的幾位領導人,首次在達沃斯論壇亮相,這個團隊除了徐雷,還有首席戰略官廖建文,當然還有“三駕馬車”的另外兩駕的領導人——京東數字科技CEO陳生強,京東物流CEO王振輝。 京東集團戰略執行委員會(SEC)成員的首次集體亮相,則是在這次京東返港上市的敲鑼儀式。他們的背景有的曾供職聯想等公司,有來自長江商學院,還有07年就來到京東從會計一路成長起來的高管。 京東的人才梯隊,已經初現“五湖四海”,“新老結合”,“內外的和尚一樣念經”的局面。京東提升了管理的短板。 回首京東上市的六年,是兩次逆流而上的過程,從上市時被視為阿里巴巴的影子到2018年GMV和天貓極限飆車無限接近。2018年同時遭遇強勁新對手和黑天鵝時間,幾乎跌破發行價到戰略大調整,老樹開新花市值逼近千億美元。 外在的成敗通過市值清晰可見,人人都可以評說,內功的提升才是真正注解一家偉大公司的關鍵,值得局內人玩味。在諸多行業遭遇疫情萬馬齊喑之后,有這樣一個屬于電商的時代,還能讓我們講“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是京東的幸運,更是我們的幸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