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是指什么?中正又是啥東東? 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官吏選拔制度,最早由三國時期的曹魏政權所創。 九品中正制出現的背景:一、亂世之中的士人大多流離失所,主要憑借宗族鄉黨的漢代舉孝廉制度已經不太現實;二、曹操為加強政府對人才選拔的控制力,采取了下派專門官員到各處選拔人才的方法;三、曹丕為拉攏士族,將這種辦法定為制度,即九品中正制。 九品與中正:政府在各州郡派駐名為中正的官員,中正依據家世、道德、才能三個角度評議各州郡中人物,具體分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中正負責匯報中央,中央對這些人才分別委以官職。 九品中正制初行時非常有效,當初曹操帳下之所以人才濟濟與此制度不無關系,這也是司馬家族統治下的晉國最終得以統一三國重要的制度保障(晉實際上是魏的繼續)。魏國晚期及晉朝,由于門閥政治的興起,中正們評議人才逐漸忽略才德,而僅以家世為標準,所選人才基本為世家大族,以至于出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庶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淪為世族統治的工具。到南北朝之際,九品中正制更趨衰微。到隋朝科舉制度的建立,九品中正制最終廢除。 一項制度的建立往往是適合當時時代的發展需要的,可是當時代變遷,變革就成了需要。 知識小總結: 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中正:政府在各州郡派駐名為中正的官員,中正依據家世、道德、才能三個角度評議各州郡中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