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有話說 今天借機又回了趟老家,跟家里人聊起了“什么是孝”的問題。小編不敢標榜自己“孝”,但在孝老敬親方面,小編敢說一直比較盡心。所以,今天想說說關于孝的話題...... 什么是孝?小編通過網絡查了一下,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所謂的“善事”,應該是好好地伺奉的意思。從狹義上來理解,起碼應該讓父母衣食無憂,滿足老人吃飽穿暖這一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有人將這種孝稱為“下孝”,或“身孝”,說“下孝養其身”,或許就是這個意思吧?! 那么“中孝”呢?中孝,也有人稱為“心孝”,意為“中孝悅其心”。小編以為,心孝,一方面,孝是發自內心的,兒女要從內心尊重老人,另一方面就是讓老人高興,悅其心。關于中孝,小編倒想起了曾經在網上看到過的一個小故事:
從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悅其心”并不一定是什么都不讓老人干他才高興,而是尊重老人的意愿,尊重他們的習慣。孟子所認為的“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或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尊重老人起居的習慣。老人愿意在老家住就讓他們在老家住,平常可以串串門,有個老友能夠一塊說說話兒; 尊重老人勞動的習慣。老人有時候閑不住,就讓老人做一起力所能及的事,或許,他們會感到勞動很快樂,他們還有價值,還能為兒女做些事,盡些心; 尊重老人節儉的習慣。有些老人曾經過過苦日子,一輩子節儉慣了,兒女現在的生活水平再高,當父母的還是能夠節省一點是一點。小編記得以前有位巨商曾撰文,自己開著豪車回老家看望老人,為了尊重老人節儉的習慣,放下豪車不開(省油錢),陪老人坐公交車出門,到離家較遠的地方去買便宜雞蛋。 甚至尊重老人吵架的習慣。有些老人,老兩口年輕的時候可能經常斗斗嘴,吵吵架,到上歲數以后,家里可能也不那么消停。國學大師曾仕強認為,老兩口偶爾吵吵架、斗斗嘴,作為兒女的也不要干預太多,或許,這就是兩個人的生活方式,也是老兩口生活中的“另類樂趣”吧! 有下孝、中孝,那么上孝是什么呢?上孝是指“志孝”,“揚其名”。有人說是謹記父母生前愿望,去實現它。小編剛以為,是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讓自己好好的,不讓老人擔心,不使老人蒙羞;維護好自己的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后代,并形成良好的家風不斷傳承,這才是真正的“揚其名”。 下雨了(關于“幸福追著你跑”還是“你追著幸福跑”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