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沖游 貴州游俠 四、火山地質公園 返回城中,乘坐公交車來到城北馬站鄉的火山地質公園。據景點牌介紹:騰沖火山群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東南亞火山帶上,為第四紀火山。騰沖境內有97座新生代火山,可以分為截頂圓錐狀、盾片形、穹隆狀、金字塔狀和復合狀等不同形狀。 火山景區由大空山、小空山、黑空山、黑魚河及神柱谷等地貌景點組成。 購票進入,右側有火山博物館,介紹了火山的形成原理、類型及在中國的分布,其中東北有106座、騰沖有99座、內蒙有70座、山西有12座,其余在部分省區有水量分布。 騰沖火山距今最近的噴發是在明永樂、萬歷年間。 有馬街“北斗七星”狀火山群照片。 火山形成的柱狀節理照片,還有火山彈標本等。 出了博物館,沿一條寬寬的大道對著大空山走去,長不到一公里。 遠遠望去,大空山前的廣場上有熱氣球懸空飛翔。 大空山就像是一個圓饅頭,在正面開了兩條上山的通道,都是筆直的火山石階梯,各分為三段,頂部合二為一,共600級,垂直高度100米。 到達廣場,熱氣球已經收起。 沿右側階梯攀登到山頂,中間有數條橫向水平通道與另側階梯連接。在山頂只見前方是一個漏斗形的火山坑,比較圓,坑底有幾棵大樹,其余為雜草及灌木。山頂也較平,火山的外坡都是喬木。沿火山坑邊緣有一圈泥沙小道。 階梯口有一座用火山石修建的“問天”石碑。 大空山為平頂圓錐形火山,海拔高度2080米,山體底部直徑650——720米,火山口直徑200米,火山坑深50米。 我沿著火山口邊緣順時針走了一圈,途中有數條小道通往坑底。 從另側階梯下山,可以看到多處火山石裸露,我撿了幾塊,發現上面布滿了孔洞,非常輕。 從大路向景區大門方向行走,左側平地中有幾座火山石砌筑的墳墓,古今都有,而樣式一樣。與我所見過的都不相同。 半路上左轉有路通往小空山,不一會就到了,也是平頂圓錐形火山,但頂部不太平整,海拔高度1957米,底部直徑350米,火山口直徑250米,北部高差30米,西側高差60米,火山坑深60米。 這里還比較正規,沿火山口鋪設了一圈棧道,還有數個挑出去的觀景臺。 我又沿棧道走了一圈,發現也有小路通往火山坑底部。 返回景區出口,發現有“旅游警察”機構。 想去數公里外的“柱狀節理”景點,詢問得知并沒有班車通往,包車要70元,就乘車返回縣城,準備次日從縣城方向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