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個有關于“改嫁”的話題,楊大姐結婚十來年,三年前丈夫去世。她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了一起,過了三年。據說最近楊大姐談了一個新男友,公公婆婆強烈反對。楊大姐說,曾經公公不僅背著她到處打聽男方的情況,還在背后說壞話,導致她的戀情無疾而終。后來楊大姐又通過朋友介紹了一個小三歲的男友,婆婆又開始反對! 婆婆說這個新男友好吃懶做,反對是為了兒媳好,可最近兒媳整天夜不歸宿,應該是生氣了。 有人邀請大牛們說說看法,其實這個問題是一個改嫁的問題,不是一個兩個人能說的明白的。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自古以來這個道理始終很靈,是個很“硬”的大道理。所以,在家務事面前,除非你是當事人,不然只能通過“有限”的點去推導事情的脈絡,越推可能離事實越遠。其實說白了,這件事情就是老人的內心感受、家庭財產的分配、子女的撫養等問題的綜合體。 大牛忙可以把這個問題分成三個點,每個點都有自己的核心,咱們推導。如果三個點能連成“網狀”互有關聯,那么這個事情就不好評價是非了。這個方法很好用,這是一種對于“家庭是非”的基本判斷邏輯,也最中肯。大牛忙就試著推導一下,你會發現很多你可能想不到的問題。 第一,從女方楊大姐的角度來說,如今四五十歲離婚的女人多得是。這就說明,很多人都向往著“新感情”,有老公的女人都可能離婚,何況是老公去世三年的呢?這位楊大姐也不例外,自然想要有個人疼自己,畢竟結婚才十多年,未來日子還很長,一輩子孤單是很痛苦的一件事。 楊大姐老公去世三年,在沒有老公陪伴的情況下她和公公婆婆生活了三年!由此可見,她的品性不算太壞。如果太壞的話,早就一走了之了,何必和公公婆婆在一起生活三年呢?因此,楊大姐的要求合情合理,她也有感情的需要,需要被人疼。 第二,從公公婆婆的角度來說,他們失去了兒子,自然不希望再失去兒媳,這是人之常情。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現實問題需要考量。首先,老人可能有孫子、孫女等直系后代,那是兒子的親生骨肉。他們可能認為孫子、孫女已經沒了爸爸,不能再沒有媽媽,更不能認別人當爸爸!因此,從感性上來說,兩位老人自然不希望兒媳再去找個男人,他們感情上接受不了別人和自己的兒媳在一起,那太見景傷情了。 其次,任何“改嫁”都會面臨“財產分配”的問題。楊大姐如果改嫁,一般會生孩子。那么老人兒子的那一部分財產可能會被楊大姐帶走,成了別人的財產!這樣一來,孫子、孫女們本應繼承的那一部分財產也可能被楊大姐帶走,這是不可接受的。老人活了大半輩子,經歷的事情一定很多,他們不敢也不能有絲毫大意。因此,公公婆婆不讓兒媳結婚,也有說得通的道理。畢竟,如果公公婆婆有孫子孫女,將來二老年紀大了,怎么給他們成家還是個問題。 第三,拋開兩方的心理因素,從做事的態度來說,楊大姐想離開,公公想阻止。究竟中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僅憑各自的一面之詞還無法判斷事情的是非。公公說不反對兒媳的新戀情,不管這句話是不是違心,能說出這句話本就很不容易。而楊大姐又說公公婆婆使壞,導致她的戀情無疾而終。從這可以推測到,楊大姐應該說了謊! 如果公公想要反對,壓根就不會讓楊大姐有新戀情。楊大姐的戀情既然能“無疾而終”,那就說明楊大姐交往了一段時間之后才結束的戀情。至于為什么結束,僅憑一面之詞不好說。后來楊大姐又找了一個小三歲的男人,婆婆反對也有一定的道理。比楊大姐小三歲的單身男人,要么離異,要么一直未婚。總之,年紀應該不小了。婆婆說他好吃懶做,一定不是空穴來風,很可能那個男人就是好吃懶做! 最后,楊大姐經常夜不歸宿,這就是問題的核心!公公婆婆沒有阻止,也沒有變臉,更沒有找到男人家里,這就說明公公婆婆心中有分寸,是很穩重的人。如果換成厲害的老人,早就找到人家的家里去了!可見,公公婆婆一定不是不講理的人。 當然,這只是一般性推論,楊大姐如果想結婚,可以試著用感情感化公公婆婆,而不是采用這種慪氣的方法。如果兩方能坐下來好好談談,把話全部談開,公公婆婆應該不會阻止,畢竟他們沒有兒子了,沒理由阻止了。公公如果阻止,那說明他們可能還在乎兒媳,怕兒媳吃虧。當然,也可能有私心,這就不好說了。這是一個“網”狀的問題,不是當事人根本理不清頭緒。 當前,改嫁是一個熱門話題。圍繞著子女撫養,財產分配,個人感情等問題衍生出了很多新問題。總之還是那句話,清官難斷家務事,兩方的感情都重要,最好還是好好談談,這才是正解。至于外人的說法,不用去過多考慮,畢竟外人不是當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