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家運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 正如古語所云:“家運興旺年年好,家運敗落事事衰。” 然而,家敗皆有因,家興也有源。 任何興旺發(fā)達的家庭,大都有良好的家訓和家風,往往和睦,孝順,行善…… 所以,想要家庭興旺、子女有福,必定少不了這三點! 家有善人,福氣自來 善,很多人認為是品格,其實是高明。 想要家興業(yè)旺,就必定少不了“善”這個字。正所謂:人存善念,天必佑之。一個家庭里若能人人有善心,事事行善行,那福氣自不必說,一定會時時刻刻跟隨。民諺有云: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很多時候,我們所有的好運,都是因善而生。范仲淹從小讀書十分刻苦,一心想要濟世救人。有一次,他遇到一個算命先生,問道:“我日后可否當宰相?”算命先生看了他一眼,默不作聲。范仲淹又問:“那請問,我日后可否當醫(yī)者?”這時,算命先生開口問道:“二職相距甚大,緣何你會有如此想法?”范仲淹回答說:“這世間,唯有良醫(yī)和良相可以救人。”聽完此話,算命先生說:“你不必找我算命,你有這顆善心,就已經(jīng)是良相了。”果不其然,后來范仲淹成了當朝宰相。他把多半俸祿拿出來在近郊買了良田一千畝,稱它“義田”,用作給無田者耕作。而且在位期間,但凡有人婚喪嫁娶,范仲淹必定以重金補貼,實現(xiàn)了他小時候立下的“利益眾生”的宿愿。因為深受父親的影響,范仲淹四個兒子從小耳濡目染,長大之后也是個個善良正直,分別官至宰相、公卿和侍郎。而范家的后人也都賢達顯貴,綿延不絕,善良的家風薪火相傳至今。曾子說過這樣一句話:“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一心向善,就是積德,為人行善,就是積福。善良,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所以,想要好運不斷,首先就需要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家有孝子,家道興旺 孝,乃萬德之基,萬福之始。 每一個家庭的興旺,永遠是從孝順父母開始的。 林則徐就說過:“不孝父母,供神無益。” 父母是每個人最大的福田,行孝道是就是種福田,積福運。 反之,如果家里出了不孝子,連父母都不能供養(yǎng)的話,那這個家必定會走向衰敗,到時求再多的佛神都無用。 還記得小時候常常聽老人講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從前有兄弟倆,他們與母親在一塊兒居住。 這兩兄弟都各有妻兒,哥哥忠厚孝順,弟弟卻天性涼薄。 有一天,村子里遇遭洪水,房屋盡毀。弟弟不管母親死活,只顧著自己和妻兒逃命。 哥哥卻在危機時刻返回家中,背起老母親往山上跑。剛到山頂,洪水就淹沒了一切。 正在哥哥為沒能救下妻兒而痛苦內(nèi)疚之時,忽然看見遠處一婦女托著孩子漂在木樁上。等近了一看,才發(fā)現(xiàn)是自己的妻兒。 第二天洪水退去,他四處打聽弟弟一家的下落。后來才知道,原來弟弟一家人在逃命的路上,正巧被一棵倒下的大樹壓住,所以全淹死在了水里。 人吶,為什么要孝順? 因為孝順孝順,越孝才能越順。 《省心錄》曾有言:“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 世間所有的事都講究因果報應,現(xiàn)在不孝,日后的結(jié)果必定是不得善終。 唯有那些一心對父母好的人,才能福來禍消。 家有德人,長盛不衰 民間有句俗語:“一德二命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 很多時候,命運不好,往往是因為德行不夠。 正所謂人有德行,必有福氣。 厚德之人,心存正念,自然受人歡迎;而無德之人,走哪都會受到別人的厭惡。 曾國藩就常常寫信告誡家中弟妹:“德不配位,是最危險的!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 平日里,他自己也很重視自己的德行。 作為一家之長,他以身作則,日常飲食力求節(jié)約,非客到,不增一葷; 作為一官之長,他奉公清廉,從不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謀私利、行私事; 作為一軍之首,他愛兵如命,不把士兵看成建功立業(yè)的工具,保之護之。 久而久之,文武百官越來越尊重曾國藩,下屬也心甘情愿聽從曾國藩的指揮。 這就告訴我們,人的福氣不是天定的,而是要靠自己去積累德行、努力修來的。
人生浮沉,起落無常,我們每個人都盼望自己能夠順風順水,喜樂安康。 然而,自己的家運和福報,都在于自己平日里的修行, 正如《易經(jīng)》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只有那些樂善好施、尊親盡孝、品德高尚之人,才是上天選中的厚福之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