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這位朋友從小承受了很多健康人難以理解和想象的痛苦,并且因為病痛無法做到自己希望的那樣精力充沛、思維敏捷。他一路走來非常非常努力,咬緊牙關默默承受命運的波折,但是,為什么別人就可以那么安穩幸福?憑什么呢? 我在回復新浪微博私信時也經常看到這類迷惑的、甚至憤怒絕望的呼聲。我很理解他們內心的失落和痛苦,但面對這一問題,我卻不得不給出一個略顯冷酷的回答:“沒有為什么。命運就是無常不公的,它給每個人的東西都不一樣。對于它的翻云覆雨手,我們只能先接受。”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是無理可講的,我們只能先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事實,比如現在窗外下著的大雨,比如突然降臨的天災人禍。 災禍和痛苦不僅是無法講道理的,而且它們也不會直接給我們帶來生活的意義與對生命的領悟。也就是說,你想不接受這令人難過的事實,不可能,你想它允諾你意義和升華,也不可能。 痛苦就是痛苦,它本身沒有任何意義。 那人生的意義從何而來?從我們對痛苦、以及包含痛苦的生活的思辨與處理中得來。痛苦能改變我們的客觀事實,但我們對待痛苦的方式卻是可以由自己決定的。 當我們在努力尋找與苦難共存的方式時,當我們在艱難崎嶇的人生路上跋涉時,我們的每一次邁步,每一次堅持,每一次思考,都在塑造我們。 所謂的人生意義,其實就是“如何活著才有價值”的問題答案。而我們必須要踏踏實實地去活,仔細體會內心的喜怒哀樂,才能漸漸明白屬于自己的那個答案。 就像史鐵生,他用好多年的時間思考痛苦,并在學會與痛苦共處的過程中找到了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向,接著,他用余下的人生來實現它。 所以,人生意義不是一種固定的事物,得到了就結束了,它是一種狀態,需要我們不停地用自己生活實踐來圓滿并成就它。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咨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系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復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詢,咨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志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