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拆書,是2018年工作室嶄新推出的分享方式。但是,我們不是單純的精華摘錄或動聽的領讀陪讀,而是希望借助前人的智慧,結合作者的生活體驗,獲得思想上的引領、靈魂上的慰藉、以及生活中的幫助。更多想法,可以詳見《我們為什么要拆書?》。在此感謝每一位讀書筆記作者,他們和你一樣,都在品嘗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咨詢師、教師、公務員、設計師、程序員、全職母親、大學生,但同時他們也在生活中思考、體驗和成長,并將他們的心得分享給你。 這是《當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利 著)的讀書筆記。 文/李芳芳,曹懷寧心理咨詢工作室讀書筆記作者 一、我們掉進了“否定自我”的思維模式中 生活中人們常常否定自我。你是否發覺,總有人對自己貼了無數負面標簽?你的身邊是否有人總是在言語上否定自己?而且這些人的否定就僅僅只是言語和心理上的自我否定,卻不在當下采取任何行動,導致情緒抑郁、行動無力? 朋友A小學、初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中考失利沒有考上重點高中,第一次產生了自我否定;高考時又失利,復讀了兩年,依舊沒有考上父母期待的名牌大學,讀了一個普通的二本,自我否定加劇;考研兩次失敗,第三次終于考上名牌大學了,卻發現身邊的同學無論是情商還是智商都比自己要高,自我否定再次升級,于是用看電視劇來逃避努力;研究生畢業后,舍友都讀博了,她父母和同學都建議她考博,不幸又經歷兩次失敗,現在是第三年考博,自我否定升級到全盤自我否定。她經常焦慮、痛苦的跟我說:“我很痛苦,我覺得自己很笨、一無是處,總是讓父母、老師、朋友失望,同齡人都比我優秀。我知道我應該更加努力,也知道自己有很多事要做,但是就是什么都不想做。晚上睡不著,白天睡不醒。即使逼著自己行動,否定的情緒總如影隨形,行動很無力。有時候都不想活了,覺得生活很沒有意義……” 我也曾陷入這樣的困境中,因否定自我而抗拒當下、抗拒一切積極的改變,讓自己沉浸在全面否定自我的消極情緒中,內心完全退化為一無是處的感覺。 當讀完埃克哈特?托利《當下的力量》后,我發現原來我們否定自我,是因為掉進了“否定自我”的思維中,這種“否定”由我們經歷誘發,而后演變為先驗的潛意識。要突破這種潛意識,就必須喚起當下的力量。 二、否定自我的根本原因是思維認同 我們是如何掉入“否定自我”的思維陷阱中的呢? 托利認為,人的思維會在大腦中創造“小我”,它弱小、虛幻、不真實,所以要想法設法找到自我感:或通過貼負面標簽跟問題發生緊密聯系,或尋求外界認同,或沉浸在消極情緒中。 朋友A就經常給自己貼上負面標簽,如“我很笨”、“我智商低”、“我情商低”、“我沒有自信”、“我一無是處”等,將“問題”與“自己”緊密聯系起來,用問題攻擊、否定自己;不僅如此,她內心在不斷想通過考出好成績來尋求父母、老師、朋友等外界的認同。然而,每一次考試失利、“關鍵時刻掉鏈子”,讓她得不到認同,因此感到內心不安、沒有價值感或自己很不好;正是她給自己貼負面標簽、認為自己有問題,且長期得不到外界的認同,所以產生了消極情緒。這種消極心態彌漫她內心,讓她沉浸消極情緒中不可自拔,煩躁、沒耐心、暴怒、壓抑、自殺性絕望等紛紛襲來,有關生活的想法和感情都變得具有自我毀滅性。 生活中很多人像她一樣,會把否定自我的情緒泛化,甚至將自己完全虛化,陷入“小我”的虛幻中,活成了“小我”,小看了自己。我們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無意識認同思維創造的“小我”,并認為思維創造的這個“小我”就是我們自己。因而,感受到“小我”慣常的感受,如恐懼、懷疑、空虛、痛苦和絕望。 否定自我的根本原因是思維上的認同。擺脫否定自己的恐懼,就需要我們從思維認同中解放出來,跳出思維陷阱。 三、從否定自我的思維認同中解脫出來《當下的力量》為我們提供了擺脫從否定自我的思維認同中解脫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是思維方式出了問題。這就要我們在頭腦中與自己進行辯論,將“問題”和自己劃清界限,認識到我們不是虛幻的,而是真實的。是否定思維給我們創造了痛苦,真正重要的事情,如美貌、愛情、創造力、歡樂、內在的寧靜等,來自思維之外。通過認識上的澄清,重新認識生命的本質。 其次,激活更高層次的意識,觀察并接受小我。小我以各種聲音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我們要注意觀察那些重復性自我否定聲音,接不要批判、譴責它,而是要去接受。當我們接受了它的幻象,也就意味著不再認同它,小我就失去了因我們認同而產生的活力,很快失去力量且消散。這也是我們接納自我、與內心和解的一步。 再次,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過去和將來都是由無數個當下構成,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當下。不管當下的境況如何,我們都要將注意力集中到當下,心甘情愿接受當下,對當下的生活說“是”,而不要因抗拒當下而活在過去、活在未來中。因為進入當下是我們擺脫痛苦的關鍵。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觀察我們的思維是否跑到過去和將來,如果是,就將它們及時拉回的當下(當然可以簡單的回顧過去和展望未來)。 最后,最重要的是立即采取行動。思維產生的問題在思維中很難解決,當我們在大腦中不斷的琢磨問題而不采取行動,或者我們大腦中背負著100件我們將來會做的事情的重擔,卻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我們現在就能做的事情上,我們就會被生活情境累倒,無力行動,甚至喪失對生命、對存在的感覺。這時候,我們就要先靜下心來,從現實出發,理清楚當下應該做什么、必須做什么。然后,采取行動,一次只做一件事,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做這件事本身的行動上,而不要去擔心行動所產生的結果,因為結果是自然而然的。 當我們每次否定自己的時候,要有意識去察覺、及時喊停各種否定的聲音,將注意力拉回現實,喚醒當下的力量,立即采取行動。這樣,我們才能慢慢的跳出否定思維的陷阱,重新獲得行動的力量和內心的安寧。 如果你根本無法立即采取行動,那就先讓自己什么都不想,把大腦放空,進入一種冥想狀態來守護自己內在的空間。然后再把意識集中到當下,尋找到內在的自我,探索自己的需求,并去設想如何回應自己的需求。想清楚后,再去行動。 以上幾點,需要我們慢慢練習,親身體驗。 四、活在當下我們的人生經歷中,來自外界或自身的否定逐漸形成“否定自我”的思維,進入否定模式的潛意識中。否定自我不是為了否定而否定,應是為了更好的肯定自己,更好的做真實的自己。往往,一些人容易讓否定自我成為習慣,這種否定就轉化為束縛,引發我們的消極、悲觀、抑郁、絕望等痛苦的情緒,進而影響身心健康。 其實,我們并非真的喜歡消極自我否定,只是被思維所創造出來的虛幻的小我所迷惑、所控制,進入了先驗自我否定的潛意識。要打破這種潛意識,就要觀察小我,認清現實,活在當下,用當下的力量沖破先驗意識的束縛。 活在當下,就是直面當下而不要把自己投身過去或未來。面對當下的情境,我們可以試著問自己:“我可不可以做些事情來改變這種狀況,改善或離開它呢?”如果可以,那就讓我們將注意力集中在此刻可以做的一件事情上,并采取合適的行動,而不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未來需要做的100件事情上。即使行動不會立即有結果,也先要接納當前的事實。如果我們無法采取任何行動,那就什么都不做,更深的進入當下時刻以及本體意識中,也許變化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 事實上,我們的思維與我們本真存在某種程度的脫節。因此,我們可以先抱著探索自己的心態,嘗試著理解自己現在的狀態,接納自己,慢慢從痛苦的思維方式中解脫。生活的挑戰已經夠多,我們需要的不是否定,而是靠當下的行動,達成深層次的自我肯定。 作者簡介:李芳芳,曹懷寧心理咨詢工作室讀書筆記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