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資治通鑒》第二遍,加上看過一遍,算來三進《資治通鑒》,真的每次感覺都不一樣。這次聽來就覺得通篇是“斗爭”二字,人與人斗,家與家斗,國與國斗,人與自然斗,歷史的全部就是斗爭,沒有斗爭就沒有發展。斗爭是絕對的,和諧是相對的。 我有些理解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的意思了,國家發展的機會是通過斗爭而爭取到的,沒有一個國家愿意施舍另一個國家超越自身的富裕和強大,相反,富裕和強大的國家,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會極盡所能阻止別的國家富裕和強大。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是通過斗爭創造出來的,既有資源共享、合作共存(共處一個矛盾體中)對立統一斗爭,也有直接搞跨、同業競爭、資源爭奪等你死我活的斗爭。人與人之間,沒有利益交織則相對友善,只要存在利益,就會有矛盾,就會有斗爭,小的利益小的矛盾,大的利益大的矛盾,也是十分殘酷的,甚至父子、兄弟反目,殺父弒子,相互殘殺都存在。人類社會就是此斗爭消滅,彼斗爭滋生的過程,適應社會實質就是適應斗爭。 承認斗爭無時不在,而不害怕斗爭。就是要敢于斗爭,不因為處處充斥矛盾斗爭而選擇逃避,脫離現實,什么出家呀,什么平淡呀,什么單純和諧呀等。就是要善于斗爭,斗爭的目的應當明確,作為個人要有人生規劃,就不會做無原則的斗爭;要有斗爭原則,不為小事動干戈;要講究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勢、利、權、責等,軟式斗爭與硬式斗爭相結合,土辦法與洋辦法相結合;要堅持先禮后兵,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始終控制斗爭發展等基本思路。就是要勇于斗爭,對于強者,如果橫豎都是死,寧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爬著生,就是要有大無畏的斗爭精神。對于弱者,如果橫豎都可以控制,就要前置預防線,不能讓吳越之事重演。 斗爭無非是利益話語權、主導權、控制權之爭,在不影響實現人生、團體總目標的前提下,可以選擇戰略性放棄。所以,斗爭的關鍵點是認清未來我們要什么?對于這一點,非常人能夠認識,所以,才有多數人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糾纏不清的社會常態。斗爭需要學習,需要對斗爭目標、斗爭方向、斗爭方法的設計與把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