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色外診簡摩·舌質舌苔辨》說:“苔乃胃氣所熏蒸,五臟皆稟氣于胃,故可借以診五臟之寒熱虛實也。”胃氣正常之時,舌苔薄白,干濕適中,不滑不燥,臟腑功能失調時,胃氣挾邪氣上蒸,表現為病態、從舌苔顏色、舌質變化可以判斷疾病的性質,病邪的輕重及病情的進退。膩苔是舌面上覆蓋著一層濁而滑膩的苔垢,顆粒細膩而致密,刮之難去,多見于濕濁、痰飲、食積等陽氣被遏制的病變。 膩苔多屬水濕痰濁為患,臟腑多于肺脾腎肝關系最為密切,治法多以溫化、清化、芳化、燥濕、多固護中焦、不傷陽氣。然曾見有一膩苔,處以上法而時多反復,膩想起伏不定,后其患者,膩苔不存,詢知乃因經常感冒而服用玉屏風散半年,膩苔也隨之而消。 憶起東垣《脾胃論》之清暑益氣湯,方由黃芪、蒼術、升麻、人參、炒曲、橘皮、白術、麥冬、當歸身、黃柏、葛根、澤瀉、五味子。治療平素氣虛、又感受暑濕,導致身熱疼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飲食、胸滿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膩脈虛者。方以補中益氣湯化裁,故以補氣為要,燥濕利濕者為次。針對臨床汗出怕風、大便不成形、脈弱者。 故膩苔勿拘泥于芳化化濕、健脾燥濕諸法,氣虛者亦可見之,乃氣不固護,邪易侵著,其中肺乃清虛之臟,六淫之氣,一有所著,即能致病。脾胃為生化之源,運化水谷精華(飲食入胃,經胃之腐熟,脾之運化,借脾上輸于肺,肺宣發肅將,清者向上向外宣發滋養皮膚和毛發,濁的部分肅將滋養五臟),化源衛營。氣餒不強,邪不得泄,留著不去,故常有邪存,產生膩苔,其為病理產物的堆積。 在看不好意思,那就點個贊吧 |
|
來自: eight_miles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