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晚9點與你聊艾灸| 與你說晚安 網友提問: 馮名雨老師,請問去濕氣除了用薏米之外,還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因為孩子有孩子但是不喜歡吃薏米,謝謝 當然了,去濕氣的食物還有很多,很多朋友把薏米當做祛濕氣的首選食物。實際上,薏米性質略微偏寒,尤其是針對脾胃虛弱的朋友而言,常見吃薏米不僅不會祛濕,反而會因為薏米寒涼的性質,進一步出現脾胃虛弱,從而加重濕氣的問題。 所以今天關于祛濕的問題,我推薦一個穴位和一種食物給大家,分別是:豐隆穴和芡實 1 濕氣危害 1.傷害關節 濕氣進入關節,與“寒”相遇,會形成寒濕,是引發炎癥,導致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 2.帶下病 體內濕氣過重,容易導致脾虛,使得濕氣下注,使得女性出現白帶多,白帶有異味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導致炎癥 3.月經不調 經常居住在潮濕環境,或者經常讓身體受濕受潮的女人,體質會比較差,在經期前后會有四肢疲倦,低熱難退,月經量少,痛經等癥狀 4.肥胖浮腫 濕氣入皮下,會影響皮膚細胞的新陳代謝,降低脂肪燃燒效率,從而導致肥胖。過多的濕氣滯留在體內,加重脾運化水濕的負擔,就像馬車超載一樣,有時甚至會影響腎的利尿功能,嚴重的可繼發全身浮腫 5.大便溏稀 濕氣過重,會造成“濕氣黏腸”,大便次數增多,且有拉不干凈的感覺。中醫說,“濕氣如裹”,濕氣重會影響細胞間的通透性,就像一床濕棉被蓋在人的身上一樣,會讓你常常有頭沉、無精打采的感覺 2 加重濕氣的行為 1.飲酒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啤酒,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2.久坐 中醫講:久坐傷肉,而脾主肌肉。自然久坐也傷脾,傷脾則脾運化水液能力降低,容易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3.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系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癥反應 4.貪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3 芡實優點 1.芡實在南方是比較常見的,也經常和蓮藕,荸薺等八種食物稱之為“水八仙”,芡實也稱之為:水中人參。 2.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止瀉、益腎固精、除濕止帶的作用。今天就從芡實入脾腎二經講講其作用 3.首先,中醫認為:女子主蓄血,男子主藏精。 4.比如女子在生完寶寶之后,多半有面色發黃,皮膚不紅潤的情況,有的時候被戲稱為:黃臉婆。其實這種問題就是氣虛對于皮膚濡養不足導致的。也可以稱之為自身氣血虛弱。其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脾虛,畢竟脾主運化,乃氣血生化之源。 5.再者男子主藏精,精來自何方?中醫認為:腎主藏精,所以男性以養腎為主。并且現在生活壓力大,男性加班熬夜、長時間玩手機、各種欲望等更是家常便飯,此類情況也加重了男性腎精的消耗。此時食用芡實可以起到固澀腎精的作用 6.如果大家覺得單吃芡實口味不佳,也可以考慮在煮粥的過程中,添加紅棗。長期食用對于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聽力下降,耳朵總有聲音、腰痛、尿頻總想上廁所等問題,都有比較好的調節效果。 4 豐隆穴 1.豐隆穴,歸屬于足陽明胃經,是胃經的絡穴。 2.絡穴,就是起到連接兩條經絡作用的穴位。胃經的絡穴豐隆穴起到連接足太陰脾經的作用。這也就意味著艾灸豐隆穴可以起到脾胃雙調的效果 3.所以,我們艾灸豐隆穴,可以起到健脾和胃,使濕痰自我消散的作用。還有就是我們經常出現的嗓子感覺有異物感,此類情況也可以用此穴調理。 4.豐隆穴位于小腿前外側,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兩者連線為16寸),連成一條線,然后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 寸,大約是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