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奢生于富貴,禍亂生于疏忽?!顿Y治通鑒·唐紀》 【釋義】富貴會產生驕奢,疏忽會導致禍亂。富貴雖然不一定產生驕奢,而驕奢則必然產生于富貴,因為富貴給驕者提供了物質和精神上的條件,這是富貴者不可不警惕的。疏忽大意,漫不經心,往往會對災禍的苗頭視而不見,使其由小而大,最終導致災禍發生,這是必須警惕的。這告誡人們富貴時要特別注意戒驕奢,處事要時刻注意戒疏忽。 ▲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資治通鑒·唐紀》 【釋義】聽人說的不如親身經歷,親耳聽到不如親眼見到。 ▲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潔?!顿Y治通鑒·漢紀》 【釋義】標桿彎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頭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潔潔的。 ▲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顿Y治通鑒·唐紀》 【釋義】德行勝過才能,叫做君子;才能勝過德行,就叫做小人。 ▲盡小者大,慎微者著;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顿Y治通鑒·唐紀》 【釋義】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能明達事理;聽信片面的意見,就會愚昧糊涂。此名句是魏征勸告君王納諫的著名格言,王符(漢)《潛夫論·明暗》就曾說過:“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焙啙嵕?,發人深省。兩句從“明”、“暗”兩種不同效果,說明應“兼聽”,不能“偏信”。只有兼聽,才能全面了解情況,明辨是非,作出正確判斷;而偏聽偏信很可能會上當受騙。尤其是對于不同意見,更應認真聽取,這樣才能免于失誤。可用以勸誡人們特別是領導應廣泛聽取意見,克服片面性。 ▲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顿Y治通鑒·唐紀》 【釋義】知道自己的過錯并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并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實際上,認識自己的錯誤也是很難。人們經歷中的種種判斷形成自己固有的經驗,從這個“己見”中審視我們周邊的事物總是帶有自己的觀點。有些觀點和判斷是正確的,有些錯誤,怎么辦?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己見”,多聽別人意見,如果認為某個人的意見不靠譜,那就多聽聽幾個人的意見,當了解到多數人的意見和自己相左了,那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和判斷,做出相應的調整。 ▲聰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聞少見者戒于壅蔽。——《資治通鑒·漢紀》 【釋義】聰明通達的人要警惕過于明察;聽得少、見得少的人要避免閉塞無知。 ▲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謄日損而禍至——《資治通鑒·晉紀》 【釋義】常常聽到別人說你的過失,過失就會日益減少而福氣就會來到;常常聽到別人對你的稱贊,聲譽就會日益受到損害而災禍就會降臨。聞其過則過改而福至,聞其譽則過生而禍臨。我們千萬要多聽逆耳的忠告,而不要被溢美之辭沖昏了頭腦。當然,這里的“禍”、“?!睉斫鉃槿耸露皇侵柑烀?/p> ▲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機;萬石之鐘,不以莛撞起音?!顿Y治通鑒·漢紀》 【釋義】千鈞重的弩弓,不會為了射一只小鼠而開動;萬石重的大鐘,不會因為一根草莖碰撞而發出聲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處,大事不會因小的動靜而啟動。 ▲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補其所短,則其長者不功而遂?!顿Y治通鑒·漢紀》 【釋義】做事把重點和精力放在難點上,只要把難點解決了,簡單的自然也就解決了;做人要取長補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決好了,自己的長處自然也就會得到加強。 ▲不察事之是非而悅人贊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資治通鑒·周紀》 【釋義】不辨別事情的是非對錯只是喜歡別人贊揚自己,沒有比這更糊涂的了;不思量道理在哪邊而一味地奉承討好,沒有比這更讓人討厭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