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靳雅婷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2020年3月 ----中國畫的線條藝術探析 中國畫作為世界藝術領域中獨特且重要的存在,為世界藝術做出了積極貢獻。文章詳細闡述了各個時期中國畫中線條藝術的形成和發展,結合一些代表畫作,充分地講解和說明繪畫中的線條藝術。 著名畫家潘天壽說:“吾國繪畫以線為基礎。”這表明,中國畫是線條藝術。線的不同,影響繪畫的風格和格調,因此,中國畫的發展史就是線條的發展史。 一、漢代及其之前的線 中國畫到底源于何時,至今都是未解之謎,雖然已經發現在新石器時代線條就在陶器裝飾中被大量運用,但這一時間的線條幾乎都是抽象的幾何紋,是以線條為主的紋樣,簡單直白。 殷商時代是我國書法藝術的啟蒙時代,也是已發現大量史料的時代,這一時代的文字結構和形體為后世的書法和文字奠定了基礎,而其中演化而來的線條在當時處于不自覺形態。夏商周三代的藝術,表現了很多幻想的奇異圖案,藝術家們喜歡用簡練而夸張的線條來描繪龍、鳳、魚、禽等動物形象,其線條的韻律、交織的動物形象,簡單又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真可謂是“物我交融”。 春秋戰國及兩漢時代,則一改以往的粗獷、雄偉的畫風,取而代之的是緊密、細膩、行云流水般的線條。這一時期,人的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由此奠定了中國畫的發展結構,其抽象的線條體現了藝術感和流動美。例如戰國時期的《人物龍鳳帛畫》《人物馭龍帛畫》,這兩幅基本是我國現存最為古老的繪畫,人物繪畫的表達流暢且生動,頓挫有力,節奏清晰且變化獨特。到了漢代,壁畫成為主要的創作形式和創作內容,與戰國時期相比,這一繪畫藝術,不僅繼承了前人的繪畫傳統,還為未來的藝術風格和發展方向奠定了基礎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天生圖》是我國發現的歷史最早的重彩工筆畫,畫工用線可以最大程度地表達繪畫對象的形態、質感,也將這一時代的特點表現得細膩、柔美。 二、魏晉南北朝之美 魏晉南北朝的繪畫風格是隨著佛教的傳播而在民間普及的,中國畫的風格也從此走向了精神自覺以及倫理自覺的時代。魏晉文人熱愛清談,寄情山水,因此被稱為“晉尚韻”。東晉和南北朝時期卷軸畫非常流行,書畫的技巧、創作、審美都在這一階段形成。其自然的哲學問道、意象的藝術形式,更加注重對“神”和“韻”的表達,這種簡樸且渾厚的繪畫風格被表現得精深微妙。現存的摹本《女史箴圖》,作者在造型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保存了傳統人物畫風格,造型準確,表情變化微妙,線條精細流暢,具有極強的韻律感,被稱為“高古游絲”。這種線描在表現男性的大袖寬袍和女性的裙帶時十分細致得體,因此,這種畫作極好地表現了衣帶飄舞的樣子。 三、唐及五代的線 唐及五代時期,線的應用上升到新的高度,山水畫的形式更加豐富,繪畫技巧也層出不窮,真正達到“致廣大而盡其精微”的程度。唐朝繪畫因為盛世而氣勢恢宏,因此,這一時期的作品藝術風格著重表現出國家的昌盛,也將線的藝術推上新的臺階。 到了五代十國,繪畫的技藝又有了新的突破,在技法上追求寫實。例如《羅漢圖冊》,畫中的羅漢雖然效果扭曲變形,但是將人物詼諧、趣味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用線講究,筆筆遒勁,線的組織也盤旋曲折,融入了文人的清雅,表現形式與眾不同,對于后世有著極高的影響。 四、宋元時期的線 宋元時代,水墨畫已經極為發達,線條的風格在這一時期,已經表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和味道:其一是著重寫實風格的宮廷畫風;其二是著重寫意、空靈、悟禪、修道等表現自我的文人畫。這一時代,繪畫迎來了鼎盛時期,無論是繪畫技巧還是審美情趣,都將繪畫的內容完美地體現出來,比如《早春圖》,用墨淋漓,隱約迷人。再比如《溪山清遠圖》,表現了山河的壯麗景色,將山水畫的發展推向新的層次。元代繪畫創作則較為自由,這種自由在于線條本身的美感和韻味,不僅結構獨特,還能表現作者創作時的主觀精神和趣味性。例如《古木散馬圖》,線的運用充滿了苦澀的意味,并且其中還帶有某種深沉感。著名的《富春山圖卷》著重體現筆墨本身的藝術,強調筆墨自身的獨特價值,線條頗有苦澀的味道,干濕分明,渾然一體。 五、明清時期的線 明清時期,繪畫創作派系眾多,很難用某一種風格概括具體的內容,但是這一時期的花鳥作品表現尤為突出。例如《菊石圖》,墨色濃淡適宜,線條粗細適中,節奏輕快鮮明。這幅畫將寫意花鳥圖推向了新的高度,水墨寫意真實且隨意,變化多端。《榴實圖》描繪了枝條豐茂的石榴,寫意畫法讓人印象深刻。 清代由于文人畫家極多,因此,繪畫理論豐富,更多的作品注重筆墨技法,忽視了真山真水的真情實意,缺乏了藝術的創造性,但是依然不妨礙一些佳作的誕生。《水鴨圖》是一幅描繪鴨子戲水的佳作,在線條的運用上,更加注意質感、空間感。通過筆法可以發現,作者在創作時透露出含蓄、簡樸、沉靜的味道。其筆法簡約、意境一分不減的技藝值得后人學習。 六、近現代的線 近現代畫作更加強調以書入畫,追求力度美。這時代的畫作,大多重視水墨運用,講究墨分五色。著名畫家徐悲鴻利用白描勾勒造型,利用素描、透視、明暗為造型的主要技法,最后再用墨暈染,彰顯了“形與神”的默契,線條以及純熟的素描結構,為他的畫作呈現劃時代的效果。中國的繪畫改變了以往的臨寫模式,新一代的畫家更多地將素描作為基礎,展示了新的國畫風格,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為后人打開了新的大門,也將新的內容展示了出來。 中國畫中線的表達各有不同,不僅能體現事物的體積、形態和美感,更能將畫家的內容一一呈現,中國畫從發展以來,就以線為宗旨,線是中國畫的靈魂,也是畫家們的心靈輸出的載體,因此,凡是成功的畫家,其筆下功夫都十分講究。中國畫的線條,是情感的另類表達,是抒情的藝術,是哲學的問道,是柔美和陽剛的結合。中國線條的意味是藝術的高度濃縮,也是美的精煉表現。中國書畫的線條有著辯證法的深刻內涵,是人民的瑰寶和文化的象征,線條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滿了哲學性、情感性、藝術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審美觀的豐富,中國化的線條的品格和表現力也一定會越來越受到廣大人民的歡迎和喜愛,最終成為全民追求的新的藝術風尚和藝術風潮。 七、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畫的線條能夠表達出十分豐富的內容和情感,因此中國畫中線條更多是將內容描繪出來,因此,作者的情感也會蘊含其中。經過各個時代的發展和變遷,線條的藝術和形態無時無刻都在進化和發展,但是線條所體現的藝術氣息和藝術魅力,千百年來,卻從未改變。 |
|
來自: 新用戶12032142 > 《藝術史時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