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期】 圖片選自網絡 “七夕”夜,聽故事 河南南陽 劉文俊 昨天晚上,到光武橋北水上運動中心散步。東邊白河,西邊是水上運動中心。一條堤壩隔開。柳影依稀,燈影入水,分外燦爛。風輕輕搖亂一水彩影,更顯出了夜的安靜。 七夕前夕,我仰望長空,天空很凈,凈得只有幾顆星星。我尋找著天河,尋找著牛郎和織女星星。但不見天河,也不見牛郎織女。 小時候,在鄉下小鎮,沒有電燈,有月時,夜如晝,無月時的睛空繁星滿天。 夏天吃過晚飯,天還不黑,外婆就會早早地讓我們坐到大木盆里,在我們弄得水花四濺的過程中,為我們哥仨洗好澡,然后擦干凈,抹上爽身粉,渾身光滑滑地把我們放在竹床上或者在地上鋪一張席,我們哥仨就在上面玩。太陽慢慢地收拾余光,天漸漸地黑下來,整個天空就是一個碩大的倒扣的藍色大鍋,顯得高而深邃。星星多的在眼里擠成疙瘩連成片,大的小的亮的不亮的,密密麻麻的撕扯在一起。我們難得安靜下來,靜下來時,就看著一天的星星,一顆流星從高空斜刺里飛落,引起我們一片驚呼。又要死一個人了。又要死一個人了。
天上落一顆星,地上要死一個人。這是外婆對我們說的。地上的一個人,對應天的一顆星。對此,我們深信不疑。 我們躺在竹席上,外婆為我們搖著大大的芭蕉扇,風從我們身上掠過,看星星看得無聊了,就纏著外婆給我們講故事。
外婆不認識字,會的故事不多。我們一纏,她就講她講過多遍的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外婆用她細細長長的手指指著天上說:看見沒有,那一道白花花的跟云彩一樣的一長條兒,跟條河一樣的,就是天河。我們仰著頭跟著外婆的指頭看。果然天上有一條長長白色的光帶橫過天際。看見了看見了,我們爭著說。外婆再動動指頭接著說,看見沒有,順著我的指頭看,河邊有一顆亮星星,只有一顆星星,這就是織女星。她身邊有三顆星星拐個彎呈三角的星星,看見沒有。這是牛軛頭星。我們看了半天,才迷迷糊糊地點說看見了。其實,也不能頂真是也不是。外婆再動了動手指頭說,看見沒有,河對岸有三顆星星排成一溜,中間的一顆星星亮,邊上的兩顆星星不老亮。這是牛郎星,是牛郎用籮筐擔著他的倆娃兒攆織女呢。他的身邊有四顆星星跟你媽織布的梭子一樣的星星叫梭子星,看見沒有。我們盯了半天,也沒敢吭聲。因為確實沒有在那滿天的星星中找到那梭子星和牛郎星,看著天上的星星差不多都可以組成那樣的圖形。
外婆接著講:……織女正在織布呢,王母娘娘帶著天兵天將來到織女的家門前,啥話不說拉著織女就走。織女掙不過,哭著說,我不跟你們回天上,我有倆娃呢,我跟你們走了,倆娃可憐呀,成沒娘娃兒了。倆娃兒見恁些天兵天將,開始嚇著了,后來聽見媽媽哭也就七哭八叫起來,王母娘娘心狠的很。拉著織女就飛上天了……
這一會兒,我們顧不著看天上的星星,全心聽外婆講瞎話故事。織女剛叫拉走沒多長時間,牛郎從地里犁完地背著牛軛頭回來了,看見倆娃哭得鼻涕涎水的,問倆娃是咋啦咋啦?倆娃兒指著天上一群天兵天將說,媽媽叫人拉著上天了。牛郎抬頭一看,織女正掙扎著扭頭看,她看見牛郎哭著說,牛郎好好領著娃過吧。等倆娃兒長大了日子就好過了…… 牛郎想起老牛死前說的話。急忙找來一幅籮筐,把倆娃一人放進一個籮筐里,用扁擔擔著,牛軛頭也沒顧著放下,披上那張老神牛皮,牛郎就兩腳升風飛起來了。織女掙著扭著不想走,她們就走的慢,牛郎心里著急就飛的快,看看快攆上了,王母娘娘一急,拔上頭上的簪子在身后一劃,一條又寬又深的天河橫在牛郎的面前,牛郎不會水,沒法再往前攆了。擔著倆娃哭著跺著腳,可干急也法兒。
織女臨拉走時,正織著布,手里攥著織布的梭子。這時候看著流得嘩啦啦響的天河水也無法兒,就把梭子向牛郎扔過來說,這一輩子也難再見面了,留下這個我天天使的梭子當個念想吧。而牛郎聽織女這樣說,忙將他帶著的牛軛頭使勁向織女扔過去說,那你留著這個我天天使的牛軛頭吧……
外婆似乎說累了,稍歇了歇接著說,女人準頭差,那梭子離牛郎遠,男人準頭好,你們看那牛軛頭星就離織女近的多……
聽外婆這樣一說,我就朝天上使勁地看,尋找這幾顆星星,然后再比較遠近距離,外婆再往下說的故事也就沒有再聽太清楚了,不過,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外婆一年要講很多遍呢。
外婆的故事講完了,我也沒有比出來到底梭子星比軛頭星遠多少。只感覺到外婆扇子的風仍舊是涼爽的。
一只兩只三只……螢火蟲從眼前飛過。我奪過外婆手中的芭蕉扇我弟弟一起去追那時高時低的夜精靈去了。
五十多年一晃就過去了。外婆已去世幾十年了。但外婆講故事的聲音猶在耳邊。現在的孩子們晚上都躲上空調房里看電視,不夜的城市,一到晚上分不清陰晴了,誰還會去指點孩子認牛郎織女星呢。孩子們從故事書中看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一定和外婆講的不一樣。相信不會有外婆講的那么動聽,那么讓人入神。 南陽是牛郎織女故事的發源地。城東南十公里的牛郎莊就是牛郎和織女故事的發源地。現在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呢。我家就在牛郎莊北三里地,屬一個村呢。 小時候信將神話故事當真。老了,希望神話故事是真的。因為那樣美麗的傳說故事,是可以讓人活得更滋潤更幸福的。 今年七夕一定回趟老家,拜拜牛郎莊里的牛郎廟。重溫一遍牛郎與織女的故事。 作 者 簡 介 作者:劉文俊 家居南陽,曾在《參花》《佛山文藝》《躬耕》《遼河》《小小說大世界》《快樂老人報》《作家天地》《華西都市報》《茂名日報》《南陽日報》《南陽晚報》《南都晨報》《江漢商報》《作家天地》《京民文苑》等報刊雜志上發表小說、散文隨筆、詩可三十余萬字。現任南陽市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宛風文學社》社長。 立足中原沃土 放飛文學夢想 作者校對后再投稿,將作品、作者簡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個郵件里,用附件發送。附200字以內的簡介,個人照片一張,并留下微信、電話等聯系方式。謝絕應酬敷衍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