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涂惜君】 如何寫好“禮物”話題作文 【考場作文】同學們,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收到別人的禮物,也會為別人送去禮物,關于禮物也許還會發生一些令你難以磨滅的記憶,請你以“禮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寫法點撥】這是一篇敘事作文,看完文題,仔細揣摩,我們不難發現本次作文的禮物既可以是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賀卡,也可以是用心去感受的禮物,比如鼓勵的掌聲、安慰的話語等。此外,總有一定的情境與“禮物”相伴。搜索生活中已經接受或送出禮物時的體驗,把當時的情景真實、細致地再現出來就可以了。 一. 精心選材,回眸記憶 禮物都是送禮物的人精心準備的,我們不僅可以寫收到的禮物,也可以寫送出去的禮物,不僅可以寫有形的禮物,也可以寫無形的禮物。寫作時就要用心想一想哪一件禮物一直駐留在你的記憶里,為什么會讓你經久難忘? 二. 有情有景,感受禮物意義 怎樣才能讓讀者感受到這份禮物的意義呢?除了要描寫禮物的形狀之外,還可以說說為什么收到或送出這禮物以及收送禮物時的表情、心情。 1.狀物有情,凸顯禮物的特點 我接過賀卡,卡片正中一束艷麗無比的鮮花首先映入我的眼簾,在片片綠葉的襯托下,朵朵鮮花如同朋友們天真活潑的笑臉,那么純,那么美。 這是一位同學寫的《一份珍貴的生日禮物》中對禮物——賀卡的描寫,寥寥數語,把賀卡細致地勾勒出來,讓你不禁也想擁有這么一張美麗的賀卡。 2.敘事細致,再現收到或送出禮物時的情景 媽媽接過我的試卷,兩眼發光,她一看再看,然后轉過頭對我說:“女兒,你真棒!這是媽媽收到的最好的禮物!”說完,媽媽的臉笑成了一朵花,我的心像吃了蜜一樣甜。 這是小作者描寫送給媽媽禮物的一段文字,在這段描寫中既有對媽媽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還有“我”的心理描寫,讓人感受到這件禮物的意義,場面非常溫馨。 3.巧妙收尾,略寫收到禮物后的情形 禮物送出了或收到了,故事往往沒有就此結束,而收到禮物后的故事往往會更讓我們感受到禮物的特別和珍貴,作為結尾,值得一寫。 【本作文專版刊于《揭陽日報.教育周刊》(小學版)第584期第3版”教學苑“】【2017.11.13出版】(責編:徐劍萍) 【佳作評析】 最好的“六·一”節禮物 揭陽師范附屬小學 六年4班 邢依楠 真好!今年的兒童節前夕,我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一根棒棒糖。 (開門見山,緊扣題目。) 上周末,涂老師到廣州出差,這一周,我們的語文課由別的老師來上。同學們顯得悶悶不樂,因為大家暫時不習慣別的老師的教學方法,總覺得缺了點什么。我們掰著手指頭數著涂老師回來的日子,好容易挨過幾天,后來我們聽說涂老師快回來了,便滿心歡喜地期待著。 (這段話寫出“我們”對老師的思念,心理描寫生動傳神。“悶悶不樂”、“掰著手指頭數著”、“滿心歡喜地期待”等詞語寫出對老師的迫切等待。)
(見到老師就像“孩子見到媽媽”,寫出親密的師生關系。究竟是什么“禮物”呢?使人產生懸念,具有可讀性。) 只見老師變戲法似的拿出一個袋子,掏出了禮物——哇,是棒棒糖!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我們都迫不及待得想拿到糖果,幾個調皮鬼還沖到了講臺邊,老師笑瞇瞇地說:“別急別急,人人都有份兒。”老師讓小組長把棒棒糖一根一根地發到同學們的手上。 我分到的是水蜜桃味的,粉紅色的棒棒糖跟我平時見到的沒什么兩樣,但我卻覺得十分珍貴,因為那是老師給的禮物呢! (這兩段話寫了同學們的表現和“我”的心理,表達我們對老師這份禮物的珍惜。) 老師拿起一根棒棒糖,說:“這棒棒糖是‘廣州好日子’牌的,希望大家天天都是好日子,而且,生活像糖一樣甜,身體‘棒’!成績‘棒’!‘六·一’兒童節快到了,大家就把它當成是老師給你們的節日禮物吧!”
(涂老師的話揭示了這份禮物的特殊含義——生活甜如“糖”,身體“棒”,成績“棒”,這就是老師送“我們”棒棒糖的用意!這就是禮物的意義!) 我想,一根小小的棒棒糖也許代表不了什么,卻飽含著老師對我們深深的愛和祝福,至今那根棒棒糖我還舍不得吃——我要等到“六·一”節那天,再來品嘗那份獨特的甜蜜。 (文章結尾照應題目和開頭,點明這份禮物的珍貴和特別。) 總評:小作者圍繞“禮物”這一話題,精心選材,巧妙定題,把涂老師給“我們”送禮物的來龍去脈娓娓道來,有情有景,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生動逼真,重點突出,字里行間表達出濃濃的師生情誼,讓人產生共鳴:成長路上,真摯的師生情就是最好的禮物! (涂惜君薦評) 【拓展閱讀】 十年后的禮物 帕烏斯托夫斯基 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妮十八歲了,她第一次離開挪威西部的大森林,來到了首都奧斯陸,第一次參加一個在公園舉行的露天音樂會。白樺樹上眨著眼睛的彩燈,莊嚴、華麗的舞臺,交響樂的美妙旋律,使她深深地陶醉了。 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睜大了眼睛,她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臺上的報幕人分明在向觀眾報告:“下一個節目是我們挪威的音樂大師愛德華·格里格的得意之作——《獻給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妮》。” 這是怎么一回事兒?這個著名的音樂家怎么會知道她的名字,而且將一支樂曲獻給她呢?起初,由于心情激動,她無法靜下心來聽音樂。漸漸地,她不由自主地沉浸到樂曲中去了。她聽到了森林的喧嘩、大海的咆哮、小鳥的鳴唱、牧童的笛聲……啊,她明白了。她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兒…… 那時,她還是個八歲的金發小姑娘。秋天,她提著籃子到森林中去撿野果。在林間小道上,遇到一個穿著風衣的人正在散步。那人雖然是城里人,卻異常和氣。他幫她提著裝滿了野果的籃子,一邊送她回家,一邊微笑著說:“咳,真糟,我沒有什么禮物可以送給你。我口袋里連一根絲帶也沒有,更不要說會唱歌的洋娃娃了。”但他答應送給她一件很好的禮物,“不是現在——大約十年以后”。 當她漸漸長大的時候,有時會微笑著想起這次相遇,期待著那件禮物。終于,她仿佛明白過來:“那個人真會哄我,哄一個八歲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禮物,在十年以后!即使他有這樣的心意,也無法把禮物送到我的手中啊。” 現在她知道了,那個和氣的城里人就是大音樂家愛德華·格里格。他信守了十年前的諾言,而且用這樣奇妙的方式。他的樂曲會傳遍四方,也就將禮物送給了她!這是最好的禮物——對于一個十八歲的少女來說,這是比華美的衣服、漂亮的項鏈更珍貴的禮物。 達格妮聽完樂曲,眼淚流滿了雙頰。她竭力抑制住嗚咽,彎下身子,把臉埋在雙手里。她從音樂的洪流里感到了音樂家對她的祝福:“你是黎明的曙光,你就是幸福。” 音樂會結束以后,這位十八歲的姑娘走到海邊,望著沉睡中的大海,她覺得有一種她所陌生的情感在心中萌芽了。于是,她面對大海高聲說:“生活啊!我愛你!” 本版主持:涂惜君,小學語文高級教師,廣東省小學生文學社優秀主持人,廣東省小學語文青年教師研究中心第一屆常務委員,先后榮獲“南粵教壇新秀”、“最受歡迎的老師”、第七屆潮汕星河“輝勇師表獎”等榮譽稱號共三十多項,主持省、市、區多項科研課題,出版有教育隨筆集《只因有你》,參編《閱讀與作文階梯訓練》《名師高效作文金牌輔導》等系列叢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