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就像心靈的捕手,用聲音牽動著你的靈魂。 當我們聆聽頂級作曲家的作品時,總會發出這樣感慨:What !世上居然還會有這種天才?! 但脫離創作本身,再偉大的藝術家終究還是要回到現實中來,變成和我們一樣的凡夫俗子。而私底下的他們,究竟又是以一種怎樣的面貌在生活,其實很讓人好奇。下面就為你盤點,那些發生在古典樂大腕們身上的奇葩事。 被稱為古典樂之父的巴赫,生平換工作的次數堪稱作曲家之最,但他卻只認“公務員”崗位(當局或是教會)。那些流芳百世的復調曲,其實也是為應付大主教交代的工作。但才華橫溢的巴赫卻將差事做到了極致,以至于由他所創作的那些復調作品,都成了后世作曲家爭相學習的教科書式經典。法國浪漫時代的著名音樂家古諾有一首廣為流傳的《圣母頌》(Ave Maria),其使用的伴奏正是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 1)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BWV846)中的前奏曲。 作為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交響樂之父、貝多芬的老師,海頓可以說是世界音樂史上的一位巨匠。但就是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師,卻做過一件讓自己差點后悔終生的蠢事。 孩童時代的海頓,曾是維也納圣斯蒂芬大教堂里的一名高音部童聲歌手。擁有曼妙歌喉的他,為了維持美妙的歌聲,還被教堂牧師套路,要帶他去做一個“簡單的小手術”。年輕的海頓急于創造奇跡,竟然就答應了牧師的建議。幸好在最后關頭被父親從手術臺上拽下來,這才“保全”了自己。 說起古典樂,貝多芬的名字可謂無人不知,甚至到了被敬奉為神的地步。但就算是神,也照樣還是有短板。 不管你信不信,貝多芬一輩子都沒學會乘除法!據說在一次作曲過程中,貝多芬需要計算36的4倍數是多少。由于不會用乘法,他只能把數字一個個相加,結果卻得出了224這樣一個錯誤的答案。更有趣的是,他還總是把“6”寫得像二分音符。此外,貝多芬還是半個文盲,閱讀一本書對他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他一生談過數次戀愛,卻都無疾而終。悲催如老貝,愛上的全是無法擁有的女人,一生都在求而不得的狀態中飽受煎熬。或許對老貝而言,一個無法觸及的愛人遠比一個讓他把臟衣服扔到籃子里的平庸妻子,要浪漫出不知多少倍。 1799年,貝多芬給馮·布龍斯威克家的兩個女兒做鋼琴教師時,竟然愛上了她們的表姐,一位絕色佳人——朱麗葉。天生敏感的貝多芬對年輕漂亮的朱麗葉一見鐘情,而這位貴族少女也被貝多芬的才情所吸引,兩人很快就相戀了。一天傍晚,貝多芬約請朱麗葉到花園中散步,銀色的月光泄滿大地,照映著愛人精致的臉龐。當天夜里貝多芬回到自己的住處,隨即寫下了這首《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 你以為霧霾這件事只存在于當下的中國?不,幾百年前大力推動工業革命的英國,霧霾可比現在的北京要嚴重得多,甚至讓一位才華橫溢的作曲家因此丟了命。 而這個不幸的倒霉蛋,正是集浪漫主義之大成的肖邦。 當時已經身體抱恙的他,好死不死地非要去英國演出。時值工業高速發展的英國,霧霾嚴重到連本國人都因“無法承受生命之霾”而紛紛移民。倔強的肖邦卻迎霾而上,結果公演過后沒多久,肖邦的病情就開始急劇惡化,不久就病逝了。 另外,在肖邦生活的城市諾昂,他還經常騎驢出行,而且還是頭母驢。都說騎驢看賬本,肖邦雖然對賬本沒興趣,但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倒是很喜歡騎驢看看樂譜什么的。 法國浪漫派小說家喬治·桑與肖邦的愛情,到現在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他們在一起生活了9年,卻始終沒有進入婚姻的殿堂。而與喬治·桑戀愛期間,也是肖邦一生中最重要的藝術創作階段,誕生了很多經典作品。與喬治·桑分手后,肖邦再也沒有寫出一部重要作品。他曾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刻還在表示:“我真想見她一面。” 這三位之間的愛恨糾結,可以說是古典音樂圈最著名的一段故事了,甚至還被拍成了電影。 作為舒曼的學生,勃拉姆斯在學習過程中不小心愛上了師母克拉拉。 有傳言說,舒曼的發瘋是勃拉姆斯所致,但這顯然是無稽之談。舒曼是家族遺傳性的精神分裂,而非勃拉姆斯逼瘋的。勃拉姆斯是個非常堅守道德底線且無私善良的人,他后來幫助克拉拉照顧病情惡化的舒曼,并幫忙照料她的孩子。 舒曼死后,勃拉姆斯為避嫌主動離開了克拉拉。在無法排解的矛盾痛苦中,音樂成了勃拉姆斯精神上的唯一避難所,也由此創作出了許多偉大的作品。 一生窮困潦倒的舒伯特,31歲就因傷寒病過世。在創作上,他雖然不像莫扎特貝多芬那樣功成名就,卻有顆樂觀向上的心,就算因為身材矮小被朋友們調侃他像個蘑菇,也毫不在意。 對舒伯特來說,最擅長的題材就是鋼琴二重奏。他總是故意創作一些需要彼此的雙手交叉才能演奏的音符。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在社交場合中正大光明的利用演奏之便趁機觸碰漂亮姑娘的手指了。 還真是個機(wei)智(suo)的老蘑菇啊! 出品人│王波 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行│王恩澤 首席記者│高原 編輯│蘭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龍 李小樹 視覺總監│杜放 視頻監制│李小姣 設計│劉垚 李心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