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七夕,特此留筆 世間的愛情大抵如此,有的可以從青絲到白發,有的只能捱過大概幾個冬夏,有的是開了兩三季的花,有的是擦肩而過你沖我笑的那一下。 牛郎織女歲歲年年只得一夕相見,也有人拼盡全力再難見愛人一眼,或死離,或生別。幸福的人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悲哀。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眼前人。 或許這七部電影,會在這個日子里給你更深的感觸。 1 《腦海中的橡皮擦》 人的一生會有兩次死亡,一次是肉體的離世,一次是世界的遺忘。 倘若在離世前遺忘了世界,又是何種感覺? 患上阿滋海默氏癥的秀真腦袋里好像有一個橡皮擦,她恐懼睡眠,因為每次醒來有關愛人的一切記憶都會消減,告白時的一杯燒酒,第一次邂逅時的可樂,默默跟蹤的單純,寫滿關愛的紙條,雙份米飯的便當,壁球場里的交談,夢想的家,濃縮的模型還有滿是深沉的愛,這一切都會被名叫病魔的怪手慢慢抹去,直到最終完全忘記深愛的人。 “很快我就什么都忘了,我都不會知道你和我在一起... ...你會從我腦海里消失,甚至我自己。你明白么?我的記憶消失的時候,我的靈魂也會消失。我怕。” “靈魂為什么會消失?都讓我來承擔,知道嗎?我就是你的記憶,你的靈魂” 二人相擁而泣,記憶消失,靈魂怎能不隨之消失呢?當真情因為記憶的喪失而瓦解時,還有什么奇跡能夠被創造? 秀真臨終前的眼神迷茫而脆弱,她是否想起了自己的愛人,影片中并沒有交代,只是無論怎樣,都只留一人帶著彼此的記憶活在這世上。我們的愛情沒有被遺忘,只是記著的人只剩下我自己,不知道這是幸還是不幸。 2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韓國文藝愛情片一貫清淡,像是在玻璃窗上呵了口氣,鏡花水月。他們并不是沒有說過“我愛你”,但總像開水那樣淡,內心的感情暗涌在這樣的平靜下,最終結局怎樣,也逃不過“意難平”三個字。 我們喜歡把自己給不了的、缺失的定義為幸福,所以男主K認為能給cream的幸福是另一個男人,另一個健康的男人,而不是生命只剩下200多天的自己;可是cream,她就像是為了K而存活一般,k的愿望是想讓她幸福,那她就裝作什么都不知道,按著k的安排嫁給英俊多金的牙醫,假裝幸福。 “如果愛情必須用語言來表達,那么啞巴怎么相愛。” 一切我們以為只有自己知曉的秘密,早已浮流于日光之上,人人都心知肚明,卻又諱莫如深。 K知道cream深愛自己,Cream知道k時日無多,牙醫知道cream嫁給自己只是利用,被牙醫拋棄的未婚妻更是洞曉所有的一切,但她沒有告訴k,因為她愛上了k... ...這一切構成了看似荒誕但邏輯完美的閉環,悲劇注定無解。 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得以死來句讀。倘若我們提前知曉結局,會不會彼此敞開心扉,不再隱瞞,哪怕只得一刻的相守,也好過無數日夜里輾轉難眠。 3 《剪刀手愛德華》 他能剪出漂亮的發型,剪出精美的園藝,剪掉自己身上的衣服,可他卻始終剪不掉,剪不掉別人對他的誤解,剪不掉和這整個世界的格格不入,剪不出夢想的形狀。 自從Edward走出古堡,一切就只能以悲劇收場。這天地復雜污濁,容不下一個簡單純粹的Edward。雪夜里佩格從古堡中把有著人類心臟和一雙剪刀手的機器人帶入俗世,這個看似蒼白陰郁的哥特風機器人,卻有著水晶般透明單純的心,所以他愛上佩格的女兒金不是什么意外,而小鎮的人們對Edward由一開始的熱愛贊美到最終的恐懼誤解,就更是理所當然,“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愚昧思想,無論東西方都是一樣的。Edward從雪夜中來,最終也回到冰雪中去,圣誕節的夜晚他獨自在古堡中雕刻心上人的冰雕...... “如果我從沒有品嘗過溫暖的感覺,也許我就不會這樣寒冷:如果我從沒有感受過愛情的甜美,我也許就不會這樣痛苦:如果我從不曾離開過我的房間,我就不會知道我原來是這樣孤獨。” 這樣的結局唯美而蒼涼。如果我沒有刀,我就不能保護你。如果我有刀,我就不能擁抱你。我所能做的,只有在余下的日子里,照顧好自己。 4 《泰坦尼克號》 關于這部電影的情節,就無需介紹了吧。一次沉船事故,一場偉大的愛情。船頭展臂迎風而立的姿勢,讓多少熱戀中的情侶爭相效仿。 Jack靠打牌贏來了兩張船票,對于他這樣一個窮小子來說,能有機會登上泰坦尼克號簡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大船起航,Jack向岸邊揮手,對于我這個知道結局的人來說,他如此幸運又如此不幸,他登上了這艘豪華的游輪,他遇見了此生的真愛,但他又在最燦爛的時候隕滅,在冰冷的大西洋里。 “There was a man named Jack Dawson,and that hesaved me in every way that a person can be saved。” 我們都是在等待救贖的人。 在大地涌動、火山噴發、巖漿肆恣、吞沒古城的時候,在地脈震動、山巒崩塌、村莊城市分崩離析的時候,在海洋長嘯、颶風兇猛、波浪滔天、島嶼沉沒的時候,我們無能為力,我們只能等待。 放肆去愛吧,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5 《這個殺手不太冷》 他是一個職業殺手,喜歡喝牛奶,給心愛的植物澆水,獨自看一場舊電影,傻笑。 她是一個問題少女,坐在樓欄上抽根煙,看同齡人應該看的動畫片,在弟弟被毒販殺死后一意孤行想要復仇。 40歲的中年大叔和12歲的小蘿莉,看似毫無交集卻成為彼此的救贖,他教她使槍,她教他法文,他們像世間任何一雙情侶一樣幸福。然而壞人是不能有好下場的,殺過了人注定要償還,里昂死了,瑪蒂達回到了學校,她抱著里昂的盆栽,穿越過校園長廊,從一群人身邊沉默著穿過,走到綠樹蔥蘢的校園草坪,走到秋日午后的陽光里。 女孩跪在草上,一邊把蘭花從盆中移入草地,一遍遍對著它輕輕道,這里安全了,里昂,我們會永遠在一起。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when you are a kid? 人生總是那么痛苦嗎?還是只有小時候是這樣? Always like this. 總是如此。 我所認為的最深沉的愛,莫過于分開以后,我將自己,活成了你的樣子。 6 《春光乍泄》 總有人說,王家衛的作品至始至終講述的都是一個故事,關于拒絕和逃避,關于自由與尋找。《春光乍泄》也不例外,“要想不被別人拒絕,就要先拒絕別人”。 黎耀輝,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無論何時,這句話總能讓我瞬間落下淚來。何寶榮一次又一次毫不顧忌地離開黎耀輝,去外面的世界花天酒地、任性胡來。因為他知道,自己總有個地方可以回去,總有個人等他回來。 只要他回來,就有人擁抱滿臉血跡的他,就有人帶他去看病,給他做飯洗衣擦洗身體,把床讓給他,自己跑去睡沙發。 得不到的總是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他像個孩子一樣,一直向黎耀輝任性索取,從來沒有給予過什么。 他無所顧忌的一次次傷害他。 他以為他不會離開。 直到有一天,他玩累了,想回家了。 他回到黎耀輝的住處,擺放好黎耀輝買來的香煙,修好那盞瀑布臺燈,擦洗好地板,收拾好房間,等待著他回來。 然而,黎耀輝已經離開。 他坐在床上,抱著黎耀輝常蓋的那條毛毯,痛哭得如一個孩子。 不如我們從頭來過,又有幾人愿意一直留在原地,等你說出這句話呢? 7 《李米的猜想》 她總是一個人,在大馬路上換輪胎,形單影只。和魁梧的中年大叔爭吵,毫不遜色,抬手就是巴掌。倚著窗戶抽煙,眼神迷離,而堅定。 她開著出租車——這個他曾經干過的職業,好象在握上方向盤的同時就也握住了與他牽連的線,在他曾經開過的大街小巷里尋找他的蹤影,詢問每一個乘客關于他的下落,狀若瘋子。 “我找了他四年了!四年有多久你知道嗎?!” “我最想干的,就是把他找出來,然后對他吼一句:你他媽怎么不去死啊!” 她找了他四年。 她歇斯底里在街上狂奔。 她看著他挽著一個陌生的漂亮女人對她冷笑,“我叫馬冰,不是方文。” 她看著他從高空墜落,像破碎的蝶。 他為了她的夢想去做了毒販。 他給她寫了54封信。 他躲在她看不見的地方,用DV拍她抽煙的樣子。 他死在她的眼前。 我們都曾經為愛做過傻事。 有人在滂沱大雨中徘徊只為求得一個明知的答案,有人尋找蛛絲馬跡又全盤否定自我欺騙,有人在腕上刻一道疤從來都放不下。 肯定還有人做過更傻的事。 情深就不必問,是合不合邏輯 我們只好用這句話來騙自己,然后接著做傻事,哪怕永遠不會有人知道,無法成為傳奇。 愛是什么?是火嗎?是風嗎?是溫暖嗎? 愛能做些什么?能抵抗寒冷嗎?能驅散貧窮嗎?能留住時光嗎? 不能,都不能。 But all we need is love 出品人│王波 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行│王恩澤 首席記者│樂水 編輯│穆逸龍 趙二寶 李小樹 劉婷 視覺總監│杜放 視頻監制│李小姣 設計│劉垚 李心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