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晚的舞臺上有不少人是年年都能看到的名角,因此他們也被稱為“春晚釘子戶”,例如多年不變的《難忘今宵》,想死你們的馮鞏,還有蔡明等人。 這其中,最被大家喜歡的就是小品演員,因為他們每年的作品都富有深意,而且輕松詼諧。因此這類語言類節目的演員也成為了“釘子戶”中最大的群體,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郭冬臨。 源自公眾號:每日心選 娛樂 想必這兩年一直看春晚的朋友也發現了,從2017年的春晚之后,再也見不到他的身影,為什么他突然就不上春晚了呢?用小品里的一句話概述就是:他攤上事兒了,而且是攤上大事了。 說起郭冬臨,他一共登過18次春晚舞臺,因為長相和善、表演風趣幽默、還有一顆很有特點的光頭所以被大家親切地叫做“郭子”。18次春晚經歷,郭冬臨貢獻了很多經典作品,例如2003年的《我和爸爸換角色》,10年的《一句話的事兒》等。 而他“被退出”春晚舞臺也是因為在2017年的小品《取錢》,在其中郭冬臨飾演一個騙子,說著一口河南方言,這也就罷了,小品中還有一句臺詞竟然是“河南人都是騙子。” 就是這句話讓郭冬臨一下子成為了眾矢之的,要知道河南一直都是人口大省,在2017年已經破億,他這么說雖然是舞臺藝術,但也傷害了很多人的心。 更何況這可是春晚,全國那么多人看著,小品本來可能是為了節目效果,但這句話瞬間就被解讀成了“地域歧視”,在該小品播出后,馬上就有律師要起訴他,理由就是“地域歧視”和“侵犯河南人的名譽權”,當時還要求他賠償每個河南人1塊錢。 這個數目雖然不大,當放在1億人身上就是1億的巨款。 之后事情的發展可想而知,郭冬臨成為了輿論中心,他被要求道歉,甚至還有人要自己直接封殺郭冬臨。即便后來小品的編輯出來道歉,這時候也沒用了。 對于郭冬臨遇到的這個事情,其實沒什么可說的,從編劇到演員從開始就沒有意識到這句話的威力,更令人想不通的是這樣的小品怎么能過得了審。到如今郭冬臨算是永遠離開春晚舞臺了,這幾年他連一些電視節目都很少露面。 這一事件對他的打擊還沒有結束,因為形象崩塌,郭冬臨代言的一些廣告也被撤銷,他的收入也一度中斷。這才讓他后來試圖通過當網紅的方式賺一些收入。 至于那些官司到現在還沒有結果,可也不難猜想,郭冬臨最終肯定還是要“輸”,但是不是要陪1個億,估計不會這么厲害。可這也足以給其他老牌明星提個醒。 有些梗真的“玩兒不起”,寧愿作品無亮點,也不要去碰,碰了就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