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即將從學校畢業,是否憧憬過未來的職場?上司是怎樣的?同事是怎樣的? 如果你正在職場里摸爬滾打,是否對比過現實與想象的差距?是更好?還是更糟? 如果你已經離開喧囂的職場,是否遺憾工作的這個過程?想不想重頭再來? 有的人說工作就是一場渡劫,只有投入才能活著。 有的人說工作就是一場修煉,只有付出才能收獲。 有的人說工作就是一場消遣,只有放松才能有趣。 我深知,理解不同,選擇不同,結果不同。 能夠做出選擇,卻已然是一件幸事,自主的權力不是每個人的標準配備。我們窮盡生命的時間,不過是為了追尋愛和自由。 《穿普拉達的女王》就是一部關于愛和自由的職場電影。 《穿普拉達的女王》 影片講述的是“職場菜鳥”安迪在機緣巧合之下進入頂尖時尚雜志社,當上了“女王”主編米蘭達的助理,并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故事。 劇情中夸張表達職場現象的搞笑元素,反而將充滿傲慢與偏見的職場,演的更接近現實。也許職場本身就是一部人間悲喜劇,雖有悲涼,亦有喜感。 從最初的迷茫,到過后的誤解,到最終的感悟,鋒芒畢露的“女王”與蠢萌漸變的“菜鳥”之間的博弈,于我而言,皆是啟示。 【霸道的傲慢】咄咄逼人的鋒芒之下,或是自我毀滅,或是重導新生。 “女王”馬琳達是一個挑剔、刻薄的老板,這種性格更體現在她對時尚的敏銳嗅覺。品味非凡的她,更是霸道且傲慢的,霸道地“統治下屬”,傲慢地“無視兩旁”。不得不說,梅麗爾·斯特里普影后級的演技,將這兩種特質表現出夸張但不生硬的效果,觸發了億萬觀者的共鳴。 1、接受不可能的可能,不做“玻璃心”。 女王說:“接受不可能的可能。” 影片開場,助理艾米莉沒能預約到重要的客戶,還解釋自己確實做了,馬琳達只說了一句:“我對你無能的細節沒興趣。”一句凌厲的回答,艾米莉便不敢再多做解釋。 我對你無能的細節沒興趣。 聯想到現實,我們在工作中,沒有結果的結果,很可能被貼上“不努力、不上心”的標簽。也許過程付出了很多,但是在只看結果的人眼里,只是徒勞而已。有的時候,做過的看不見;有的時候,沒做過的會被看見。 后來的一件事再次體現了“結果導向”這句話。馬琳達的航班因雷暴雨天氣取消,因為第二天要參加女兒們的表演會,就打電話要求安迪安排返程的飛機。結果安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沒能解決問題。第二天因為耽誤了自己的安排,馬琳達就在辦公室批評安迪“比愚蠢的女孩更令人失望”。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老板會說“我只管提要求,你自己想辦法”,通常的結果就是員工說“老板,我真的盡力了”。我想起黃曉明曾在節目中說:“我只要我覺得,我不要你覺得。”老板的思想中,天生就帶著霸道的基因。或許“有錢就是大爺”這句話,真的不是空穴來風。 受到打擊的安迪,哭著跑到奈杰爾的辦公室,抱怨自己真的努力了,但是老板完全不理解自己。原本以為對方會緩和的安慰,結果只換來了一句“那就辭職吧”。 剛被老板否定,現在又被同事勸退,安迪感受到職場的無理和殘酷。 我們都明白安迪只是為了尋求一點支持和鼓勵,希望別人感同身受。只是,奈杰爾做了最內涵的回應。職場對“玻璃心”的人沒有什么同情,順著對方的心情說好聽的話,結果只是坐實了一個“一碰就倒的糖人”。 事情本身,不計對錯,只觀因果。因是領導需要一桿隨時隨地拼盡全力的“槍”,不要存在短暫的僥幸心理,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遇到困難,就會習慣性地說服自己努力過,就對得起自己的薪水了。 馬琳達的霸道管理,可能會效果極佳,也可能適得其反。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安迪的選擇告訴我們,天堂沒有坦途,總會伴有荊棘。 職場上下級之間的原罪,需要我們接受不可能的可能,也是決定「我們是平凡還是平庸」的分水嶺。接受,或是新生。 2、接受不可言喻的怪癖,不做“甩手掌柜”。 女王說:“我喜歡做什么,就做什么。” 影片中,有一幕重復出現二十余次的場景——“馬琳達走進辦公室時,不會將外套和包遞給助理,而是喜歡直接扔在助理桌上。”。 重復二十余次的場景 有人說:天才是孤獨的。 天才的創作總是讓人難以理解的,所以很多行為甚至會被定義為怪癖。 看完電影后,我沒能理解馬琳達的怪癖有什么緣由。是因為甩衣扔包的動作節省自己的工作時間?還是個人的行為習慣?還是以前自己也是這樣過來的? 我無法追本溯源,了解習慣背后的真相,不過我看得出這是馬琳達表達價值觀的霸道形式。 就在影片的高潮部分,馬琳達本來應該將外套和包扔給第二助理安迪,結果扔到了現在的第一助理艾米莉桌上,這個反轉的變化得益于安迪的出色工作。 一個動作,反映出領導心目工作的價值,折射出領導心目中的員工地位。看上去粗俗和暴力的動作,不失為充滿魔性的歷練。安迪挺過來了,沒有違背原則,沒有觸碰底線。 如果因為上司的怪異行為,選擇厭倦自己的工作,選擇當“甩手掌柜”,永遠達不到“心硬如鐵”的境界。接受,或是新生。 3、接受“企業文化的洗腦”,不做“工具人”。 有人說:如果你不認同的事,永遠也做不好。 “菜鳥”安迪剛開始上班的時候,穿著是灰姑娘風格,沒有品位,特別隨意,完全無法和時尚兩個字聯系起來。后來老板開會的時候,糾結兩條相似的腰帶該用哪條時,安迪出奇地發出了笑聲,結果自己的藍色毛衣,招致老板長篇大論的教育:“價值幾千萬的藍色時尚,你卻選了最土的絨線衫。” 價值幾千萬的藍色時尚,你卻選了最土的絨線衫。 表面上,是因為安迪不敬的笑聲。實際上,是馬琳達洞察到安迪的想法。如果一個人從穿著上,就不能和時尚事業步調一致,還怎么期待員工熱愛工作。“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顆湯。”不遵循企業文化,等于公然挑戰霸道女王的權威。 有句話說得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就像安迪的想法是:“我不會一直呆在時尚界,我不想輕易改變自己。”穿得很隨意,吃得很隨便,說得很隨性,都是時尚界的典型禁忌。不走心,不熱愛,工作就只是養活自己的工具,斷然不能成為個人進階的階梯。 我們的人生,原本可以避免成為「不懂文化信仰」的“工具人”。接受,或是新生。 【乖僻的偏見】不懷好意的諷刺之外,或是無可奈何,或是心無旁騖。 除了女王和菜鳥的對手戲,助理艾米莉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常見的“對新人的輕蔑”,還是頻發的“惡性的競爭”,電影將故事情節,佐以現實色彩,進行了有效融合。只要有新人,就有舊人帶新人,職場偏見就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1、輕蔑的態度,用一顆“大心臟”,學會看淡。 電影中出現了好幾次艾米莉蔑視安迪的場景。 第一次,面試時安迪問誰是馬琳達,艾米莉回答說作為一個女孩竟然不知道時尚界的權威。(因為無知) 第二次,工作時問安迪:“不是要去參加惡心裙子討論大會。”(因為穿著) 第三次,午休前對安迪說:“我有二十分鐘休息時間,你有十五分鐘,等我回來你就可以去吃飯了。”(因為資歷) …… 艾米莉將辦公室中的“精神騷擾”、“無情壓榨”、“肆意嘲諷”都展現了出來,甚至上升到人格的高度。如果諸如此類的行為,不會對一個正常人產生影響,只能說這個人擁有一個“大心臟”。 人生選擇是苦難的,因為我們沒法選擇想要遇到的人。造物主喜歡隨機挑選,隨性安排。我想,所謂命中注定,只是特殊的機緣巧合。 看過同事間的“職場冷暴力”,更要看淡了再過去,看不淡的時候,心理只會越理越亂。 2、競爭的關系,用一雙“回春手”,學會翻篇。 女主在工作上漸入佳境,慢慢取代了第一助理的位置,包括參加一年中最重要的巴黎時裝周的機會。當艾米莉被告知不能隨行去巴黎時,她暴躁地對安迪說:“我不管她是威脅炒你魷魚,還是拿鞭子抽你,你都應該拒絕。” 不禁想問:牽扯到利益的時候,有多少人能獨善其身呢?受益方(安迪)會不會為受損方(艾米莉)泛濫同情心呢?如果影響到同事之間的關系,該作何選擇呢? 弱者有時會奢望強者犧牲自身利益,就像艾米莉憤怒地指責安迪應該拒絕去巴黎。其實競爭的背后,就是淘汰與被淘汰,理論上的“雙贏”就是如同謬論。 翻過,更要翻篇了再過去,不要期待別人同情自己,也不要隨便同情別人。 【驚喜的感悟】利益至上的環境之中,或是重頭再來,或是覆入洪流。 1、面對責難,懂得強化“隱藏的弱關系”。 電影中,“菜鳥”安迪經歷了兩次重大的職場危機。第一次是前文中提到的“馬琳達的航班取消事件”,讓安迪對工作前景產生巨大懷疑;第二次是馬琳達故意為難安迪,要求她找《哈里·波特》的手稿,完不成就會被開除。 最后,安迪利用弱關系度過了困境,所謂的弱關系就是指和聯系不頻繁的人的關系。 比如第一次,公司的前輩奈杰爾和安迪只有短暫的工作往來,不存在你幫我、我幫你的情形,只有業務上的弱關系。奈杰爾逆向法開導安迪后,她發現眼前這個人可以幫助自己改變形象,重塑自信。順著話題,安迪將奈杰爾發展成了強關系,在穿著層面獲得專業指導,在職場進階層面獲得悉心提點,在社會關系層面共同分享。 再比如第二次,《紐約人》的編輯湯普森只在宴會上有過一面之緣,只有社交上的弱關系。為了不被炒魷魚,安迪主動聯系湯普森,請求幫忙尋找未出版的《哈里·波特》手稿。一來二去,兩人開始熟絡起來,甚至互生情愫。 不管是奈杰爾,還是湯普森,將兩個弱關系轉化為強關系的安迪,避免了丟掉重要的工作,還鋪平了晉升的道路。 強化弱關系,總有意外之喜。 2、面對機會,懂得拋棄“迷人的蛋糕”。 安迪是一個有明確目標的人,勵志成為一名記者,結果來到紐約后四處碰壁。當她來到《天橋》,聽說助理在馬琳達手下堅持一年后,可以去任何雜志工作。這塊充滿誘惑的蛋糕,結果讓安迪變成了另一個人:善于打扮的“弄潮兒”,甘愿犧牲私人時間的“奴隸”,甘愿充當淘汰艾米莉的“劊子手”。 當她看到馬琳達為了自己的地位,選擇犧牲奈杰爾的利益時,她恍然大悟,自己已經越來越偏離理想的道路。因此,在巴黎時裝周,馬琳達最重要的日子,安迪選擇棄之而去,重新開始投簡歷找工作,只不過這次她只想要成為一名記者。最新好看的電影 電影中的馬琳達看上去像是患有“面癱”,整場下來幾乎沒有表情變化。不管是憤怒,還是悲傷,很少會卸下自己的偽裝。除了安迪離她而去后,她卻出現了笑容。根據前面情節介紹,只有馬琳達特別滿意時,她才會笑,所以拋棄自己的安迪卻是自己最得意的助理。 我想,這就是名為《穿普拉達的女王》,卻講述了一個菜鳥晉升的故事的原因。安迪修煉出女王的品質,不管誘惑有多大,都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真正的蛋糕,要三觀合才美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