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現在基本可以斷定,明清的大家所謂顏楷與真實顏楷差距非常大,1922年后出現的《勤禮碑》及后期日本出現的《自書告身》才是最接近真實的顏楷,這一碑一卷書寫年代相仿,筆法相似度極大,是最能真實展現顏真卿楷書的風格,明清所謂大家大部分學的《麻姑》 ,《麻姑》的刻功比《勤禮碑》差距很大,失真嚴重。 實際上《勤禮碑》與《自書告身》展現出來的豐富筆法變化,在明清書法家的顏楷里很多是沒有,明清太注重橫輕豎重,撇輕捺重,且過于方正,過于專注篆籀筆意,缺少右上揚的姿態,缺少圓勁,缺少絞鋒筆法,把顏體寫的過于死板,有的書家甚至把筆畫都模塊化了,很多結構幾乎雷同,形成了模板式的顏楷。而在《勤禮碑》里展現出的筆法變化,結字變化,明顯更豐富,如果再與《自書告身》放一起看,就能發現起筆的豐富變化(這是所有碑刻最難體現出來的筆法),往往看起筆就知道一個人學顏體是不是學死了。都是逆風起筆,也分好幾種切入點,這是碑刻里丟失的,但是《自書告身》里有,細細琢磨,才能發現能傳千年的經典楷書,絕不是明清那種模板的顏楷。 我覺得這樣總結好一點,明清模板式顏楷比值《勤禮碑》,就如同田楷比值歐楷。模塊化的筆法寫出來的字容易被格式化,缺少變化,難以展現出書寫時的心態,更難體現出不同人的個性。至古書法里楷書地位就低,就是因為缺少變化。一種楷書要算是好書法,就得有豐富的起筆行筆變化,每個人不同狀態下寫出來的相同字就該有變化。那些被格式化的楷書,就不能叫好書法,應該說就是寫規范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