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危害總是在不經意間進行著,高血壓的治療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正確合理的方法有助于將高血壓的危害降到最小。何藥師多年從事慢性病管理,今天從6個方面為大家客觀科學理性的講解高血壓的治療! 原發性高血壓目前尚無根治方法。臨床證據表明收縮壓下降10~20mmHg或舒張壓下降5~6mmHg,3~5年內腦卒中、冠心病與心腦血管病死亡率事件分別減少38%、16%與20%,心力衰竭減少50%以上,高危病人獲益更為明顯。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減少高血壓病人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高血壓治療原則如下: 1. 治療性生活方式干預適用于所有高血壓病人。 ①減輕體重:將體重指數盡可能控制在<24kg/m2,大家不妨算一下自己的;體重降低對改善胰島素抵抗、糖尿病、血脂異常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 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的平方。過輕:低于18.5;正常:18.5-23.99;過重:24-28;肥胖:28-32;非常肥胖:高于32。專家指出最理想的體重指數是22。 ②減少鈉鹽攝入:膳食中約80%鈉鹽來自烹調用鹽和各種腌制品,所以應減少烹調用鹽,每人每日食鹽量以不超過6g為宜。 ③補充鉀鹽:每日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④減少脂肪攝入:減少食用油攝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動物內臟。 ⑤戒煙限酒。 ⑥增加運動:運動有利于減輕體重和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心血管調節適應能力,穩定血壓水平。 ⑦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態平衡。 ⑧必要時補充葉酸制劑。 2.降壓藥物的治療對象①高血壓2級(中度)或以上病人。 高血壓2級:收縮壓160~179,和(或)舒張壓100~109。 ②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經有心、腦、腎靶器官損害或并發癥的病人。 ③凡血壓持續升高,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壓仍未獲得有效控制者。高危和很高危病人必須使用降壓藥物強化治療。 高危:高血壓3級(收縮壓≥180,和(或)舒張壓≥110);高血壓1級(收縮壓140~159,和(或)舒張壓90~99)和高血壓2級同時伴有3個及以上其他危險因素或靶器官損害。 很高危:高血壓3級同時伴有1~2個其他危險因素;高血壓1級、2級、3級同時伴有臨床合并癥或合并糖尿病。 3.血壓控制目標值目前一般主張血壓控制目標值應<140/90mmHg。 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心力衰竭或病情穩定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病人,血壓控制目標值<130/80mmHg。 對于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病人,收縮壓控制于150mmHg以下,如果能夠耐受可降至140mmHg以下。 應盡早將血壓降低到上述目標血壓水平,但并非越快越好。大多數高血壓病人,應根據病情在數周至數個月內將血壓逐漸降至目標水平。 年輕、病程較短的高血壓病人,可較快達標。但老年人、病程較長或已有靶器官損害或并發癥的病人,降壓速度宜適度緩慢。 4.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協同控制各種心血管危險因素之間存在關聯,大部分高血壓病人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降壓治療后盡管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其他危險因素依然對預后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降壓治療應同時兼顧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控制。降壓治療方案除了必須有效控制血壓,還應兼顧對血糖、血脂、尿酸和同型半胱氨酸等多重危險因素的控制。 5.降壓藥物應用基本原則使用降壓藥物應遵循以下4項原則,即小劑量開始,優先選擇長效制劑,聯合用藥及個體化。 (1)小劑量: 初始治療時通常應采用較小的有效治療劑量,根據需要逐步增加劑量。 (2)優先選擇長效制劑: 盡可能使用每天給藥1次而有持續24小時降壓作用的長效藥物,從而有效控制夜間血壓與晨峰血壓,更有效預防心腦血管并發癥。如使用中、短效制劑,則需給藥每天2~3次,以達到平穩控制血壓的目的。 (3)聯合用藥: 可增加降壓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應,在低劑量單藥治療效果不滿意時,可以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降壓藥物聯合治療。事實上,2級以上高血壓 對血壓≥160/100mmHg 或高于目標血壓20/10mmHg或高危及以上病人,起始即可采用小劑量兩種藥物聯合治療或用固定復方制劑。 單片固定復方制劑普遍使用有利于提高血壓達標率。簡單、有效而且性價比高的藥物使用方案,有利于基層高血壓的管理。 (4)個體化: 根據病人具體情況、藥物有效性和耐受性,兼顧病人經濟條件及個人意愿,選擇適合病人的降壓藥物。 6.降壓治療方案大多數無并發癥的病人可單獨或聯合使用噻嗪類利尿劑(如氫氯噻嗪等)、洛爾類(如美托洛爾、拉貝洛爾等)、地平類(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普利類(如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等)和沙坦類(如氯沙坦、厄貝沙坦等),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 臨床實際使用時,病人合并心血管危險因素狀況、靶器官損害、并發癥、降壓療效、不良反應以及藥物費用等,都可能影響降壓藥的具體選擇。目前認為,2級高血壓病人在開始時就可以采用兩種降壓藥物聯合治療,聯合治療有利于血壓較快達到目標值,也利于減少不良反應。 聯合治療應采用不同降壓機制的藥物,我國臨床主要推薦應用優化聯合治療方案是:普利類/沙坦類+地平類;普利類/沙坦類+噻嗪類利尿劑;地平類+噻嗪類利尿劑;地平類+洛爾類。次要推薦使用的聯合治療方案是:利尿劑+洛爾類;α受體拮抗劑(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洛爾類;地平類+保鉀利尿劑(如螺內酯、氨苯蝶啶等);噻嗪類利尿劑+保鉀利尿劑。 三種降壓藥聯合治療一般必須包含利尿劑。采用合理的治療方案和良好的治療依從性,一般可使病人在治療3~6個月內達到血壓控制目標值。對于有并發癥的病人,降壓藥和治療方案選擇應該個體化。降壓治療的益處主要是通過長期控制血壓達到的,所以高血壓病人需要長期降壓治療,尤其是高危和很高危病人。 在每個病人確立有效治療方案血壓控制后,仍應繼續治療,不應隨意停止治療或頻繁改變治療方案,停用降壓藥后多數病人在半年內又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提高病人治療依從性:醫師與病人之間保持經常性的良好溝通;讓病人和家屬參與制定治療計劃;鼓勵病人家中自測血壓。高血壓病人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是根本治療手段。近年來,經皮腎動脈交感神經消融治療顯示出初步療效和前景,其他非藥物治療的方法尚缺乏有效性證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