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經過火車站的時候,看到一位邋遢的中年男子,但他的眉宇之間還透著幾分英氣,他的腳與我們不同,或許你沒辦想象,他的腳長得與我們正好相反,他在向我走過來的時候,我不忍直視。我看到有的人還在跟著拍照,看著他遠去的雙腳,看到的是他的向著我的那雙腳掌,悵然若失······ 我想起在某電視節目中看到一位失掉雙臂的女孩,當然,我們會將她講成是一個勵志故事的女主角??墒?,我看到她的笑容里閃著的淚花,我想那絕非是因為感動,而是因為某些不為人知的苦難。事實上,所有的感動幾乎都是來自于我們對苦難的感同身受。 我想起澳大利亞演講家尼克·胡哲的原話是:當你抱怨沒有鞋的時候,還有人沒有腳,但他沒有抱怨只有感恩,而且活得很精彩!這大概是一句很能激勵自己的話??上А案卸鳌迸c“精彩”只是我們看到的,而我們能夠看到他們的脆弱與哭泣嗎?而當你看到一雙長反了的腳呢?你是抱怨自己沒有鞋呢?還是沒有腳呢?其實,笑容的背后往往是傷痕累累的靈魂,在每一個深夜孤單飄零。 還記得一位朋友曾經這樣對我說,在感到無助的時候,他就會到貧困人口聚集的地方,看到那么多比自己的苦的人,他的心便釋然。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候,在人群中經歷這一世的悲苦,用別人的苦難撫慰著自己的傷口,然后釋然的走過這一生。那時我會覺得,這是一件多么殘酷的事情,可他又是那樣的真實。 慢慢我開始認同蕭紅的那一句:“人生苦多樂少!”,人生的苦,我們又能夠看到多少呢?沒有經歷,你永遠都不會懂得。就像《紅樓夢》,在一開頭就將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告訴你,可是,在你經歷這段人生之前,你永遠都看不懂。人的命運,冥冥之中似有天定。但我們還得走完這一條路,一直到生命消逝為止,這就是命! 不知為什么?我每讀一個人的作品,其實,我都會讀出一種命運里的糾結,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可以被定義為“苦”?但我知道,最好的作品往往是以悲憫之心來看待人類苦難的作品。就像《呼蘭河傳》,那一種透徹人心的悲涼,那一雙清澈透亮的眸子里看到的就是“苦多樂少”,而這也成為作者一生的命運!生活里的苦,實際上,我們才嘗了多少? 還記得,劉強東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講到,當有一些人說賺錢對他而言是一種痛苦,當有一些人在說賺一個億是小目標的時候,還有多少人在貧困的邊緣掙扎,這是恥辱!這種不要臉的炫富,的確有些無恥。我本不該說這樣的話,但我覺得一個人的教養在于,在他可說可不說,可做可不做之間,最終選擇了不以任何方式傷害任何人的做法。一個社會里,缺乏教養的人多了,必須要有人來承受。就像任性的人多了,認命的人也就多了。 我的眼前又浮現出那天在火車站看的情景,看到的那一雙長反了的腳,以及那些拿出手機拍照的看客們,這就是生活最真實的場景,我還能說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