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這許久之后,Adobe公司終于撐不住了。今天從海外傳來消息,Adobe公開發表聲明,鼓勵廣大開發者使用新的web標準,比如HTML5,并終止使用Flash。與此同時,Adobe將該公司的Flash開發工具重新命名為Animate CC,棄用原先的命名Flash Professional CC。 我曾經癡迷于Flash這一流媒體形式。記得在很久之前,國內還曾有過不少Flash開發者網站,譬如大名鼎鼎的閃客帝國;開發者們制作過傳播極廣的作品,比如“小小系列”(可操控打斗,非常驚人);當時我國臺灣比較知名的Flash作品是“大話三國”;韓國則誕生了“流氓兔”系列。
一些流行歌曲也曾借助Flash動畫的形式,得到了更大范圍的傳播,比如《愛的初體驗》、《神啊救救我吧》。至于紅極一時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相信很多人還留有記憶——那段時候網上都快傳瘋了。 我是下載狂,更具收藏癖,因此以上這些東西現在還保存在我的某個移動硬盤里,而我也曾和家人朋友共同欣賞。那種樂趣,顯然是其他媒體形式難以取代的,更令人回味至今。
幾年前,當喬布斯怒斥Flash耗能大、不利于移動設備的長時間使用之時,我是很不以為然的。不過很快就被現實打了臉:我花費不菲購買的一臺ThinkPad筆記本電腦,居然由于掛機某Flash游戲,燒壞了電池。 我開始直面Flash的問題。進行了一番深入的研究之后,我不得不承認Flash在設計之初,對于能耗等問題考慮欠周,機制與編碼上更是有很多欠缺。只是由于早些年我們使用更多的是性能強勁、動力無虞的臺式電腦,所以很多問題都被掩蓋了。
在互聯網興起之初,Flash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當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超輕薄筆記本電腦,乃至手機、平板等設備時,Flash帶來的能耗弊病就像是被放到了顯微鏡下,被充分放大了。 更糟糕的是安全問題。時不時爆出的一些安全漏洞,我們經常能看到Flash忝列其中。在一個全聯結的世界,Flash的漏洞甚至使得網絡瀏覽者都有可能隨時面臨極大風險,這也導致越來越多的設備廠商繼蘋果之后,不再支持Flash。
HTML5目前已經成為代替Flash的首選標準。國外的大型網站中, Youtube、 Facebook、 Twitter等均已放棄Flash(少數小游戲除外),轉投HTML5。一些網站的技術高層也多次表態,認為繼續使用Flash不明智,更是對用戶的不負責任。 反觀國內,目前仍有大把的網站大量地采用Flash,HTML5反倒是小眾。此前我們可以認為它們是在偷懶,可是現在Adobe都發表了“棄用Flash”的聲明,這些網站和開發者還能找出什么理由繼續使用Flash?我很“期待”。 當然,大家也不必談Flash色變。Adobe仍然會為Flash提供技術支持,基本限于安全方面,包括維護Flash瀏覽器的兼容性和安全性。不過顯而易見的是,Flash時代真的應該落下帷幕了。 點按?圖識別關注!名稱:胖頭陀 ID:it-observer 本賬號長期提供本人原創文章,分享在科技、人文、文化等方面的偶得。 歡迎各路好友、同行討論和轉發。其他公眾號轉載,無需支付報酬,但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