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父母總是特別忙,平時上班根本沒時間帶孩子,無奈之下只能將孩子交由爺爺奶奶來照顧,可是另外一方面又擔心孩子跟著爺爺奶奶以后,會養成一些不良習慣,這讓許多家長特別傷腦筋。爺爺奶奶寵溺孫子孫女,有什么要求就滿足,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凡事要以自己為主,不滿足就要大哭大鬧。 可是父母又不能每時每刻呆在孩子身邊,到底該怎么辦呢? 研究表明,孩子由家庭多個成員共同教育,智商、體能、社交能力都比媽媽一個人帶的孩子要高許多。 這是由于爺爺奶奶帶孩子往往會帶著孩子出去社交,比如:爺爺經常會帶著孩子去下象棋,奶奶帶著孩子去跳廣場舞,孩子接觸的人多,自然不會怕生,社交能力也會增強。 媽媽一個人帶著孩子本身就不容易,更何況還要上班,很多時候并不能完全顧得上孩子,孩子與外界交流少了,以后漸漸就會孤僻,而且媽媽的辛苦孩子是能感覺到的,這無意中會增加孩子的壓力。 爺爺奶奶對于帶孩子有著更豐富的經驗,往往會比父母更加細心和謹慎,對孩子的磕磕碰碰就很小心。 在最近熱播的綜藝節目《婆婆和媽媽》里,麥迪娜作為新手媽媽,又比較年輕,對孩子的很多方面并不會特別注意,可她的婆婆就比較小心。有一次麥迪娜為了給孩子拍照,直接把孩子放在大理石桌面上,婆婆看了就直接制止,說大理石太寒涼,對寶寶不好,并趕緊把孩子抱起來。 爺爺奶奶在養育孩子方面的經驗是多于父母的,而且心思更加細膩,這是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優勢所在。 可爺爺奶奶帶孩子也是有一定弊端的,生活里看見太多的例子,爺爺奶奶總是對孩子比較溺愛,所謂“隔代親”。 爺爺奶奶自己的錢舍不得用,但花在孫子孫女身上就特別大方,真是要什么買什么,一點也不猶豫。 這也是為什么孩子有時候更愿意跟著爺爺奶奶住的道理,爺爺奶奶又不會批評,反而給予更多的物質滿足,孩子就會很開心,但這樣對孩子的成長并不是有利的,也是父母們最擔心的。 除了溺愛以外,長期與爺爺奶奶生活會使孩子遠離父母,有些孩子完全是爺爺奶奶帶著,父母長期不在家,這樣會使孩子與父母之間產生很深的隔閡,也不會怎么親密,這對于親子關系的發展并無利。后期爸爸媽媽帶孩子的時候,孩子反而不愿意聽爸爸媽媽的話,有時候也不愿意與爸媽多交流,導致孩子有事悶在心里,這樣會對性格發展有影響。 爺爺奶奶帶孩子既有優勢,也有劣勢,這可怎么辦呢? 首先,解決此問題不是要誰不要誰的問題,而是兩者都要。 孩子既需要父母的陪伴,又需要爺爺奶奶的照顧。家里若是有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父母不要過于害怕爺爺奶奶,而是應該讓爺爺奶奶也參與到孩子的教育當中,這樣對孩子的發展是有利的。 爸爸媽媽上班,如果有空的話就去接孩子,來不及就交由長輩接送孩子,這樣孩子在兩家呆的時間差不多,或者周六周日帶孩子去爺爺家玩,增進孩子與爺爺奶奶的關系。 其次,在交給爺爺奶奶照顧的時候,父母應交代給爺爺奶奶一些事情,比如:告訴爺爺奶奶不要給孩子買那么零食,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平時能讓孩子自己做的就讓孩子獨立去完成,只要大人在旁邊看護就好,也不要全部代替孩子幫孩子完成。 父母與爺爺奶奶的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兩代人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只是在教育方式上有一些差別,及時溝通彼此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共同為孩子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