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的重要責任,是教育和幫助孩子不斷克服缺點,及時改正錯誤。對于孩子來說,克服一個缺點,就是增加一個優點;改正一個錯誤,就是一次進步。任何一個孩子進步的過程,都包含著戰勝自己的缺點錯誤的過程。縱觀古今中外,一切家庭教育的成功,無不包含著教育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錯誤的成功;而家庭教育工作的失敗者,往往就"失敗"在不能正確地對待和有效地教育有缺點錯誤的孩子上。正因為如此,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缺點錯誤,如何有效地教育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錯誤,乃是家庭教育的一個熱點問題。 那么,怎樣才能更為有效地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錯誤呢?首要的一環是家長在孩子的缺點錯誤面前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和正確的態度,這樣才能對孩子的缺點錯誤作出比較客觀的分析,才能找到教育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錯誤的正確方法。反之,如果一看到孩子的缺點就不高興,一聽說孩子犯錯誤就急躁,那就破壞和失去了教育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錯誤的前提條件。 家長在孩子的缺點面前,應保持冷靜的態度,主要應做到以下2點 1、對孩子的缺點錯誤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努力提高應激能力。應激能力是指人們在突發事件和意外刺激下所表現出來的情緒、意志狀態及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和采取行動的能力。應激能力強的家長在孩子突如其來的缺點錯誤面前,能保持冷靜的情緒、清醒的頭腦、堅定的意志,能迅速作出準確的分析和判斷,果斷地采取正確的行動。應激能力差的家長一遇到孩子的缺點錯誤,就會驚慌急躁、思維紊亂、意志動搖、判斷失誤,進而在行動上要么優柔寡斷,要么盲目沖動。 2、要正確分析孩子缺點錯誤的性質及缺點產生的主客觀原因。容易在孩子缺點錯誤面前動火急躁的家長另一重要原因是不能客觀地分析孩子缺點錯誤的性質及產生的原因,而是主觀地認為孩子犯錯誤都是"故意"的,都是出于壞的動機。如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課堂上講小話、做小動作、不專心聽講,是故意搗蛋;孩子在課堂上接嘴、插話、搶著發言,是有意湊熱鬧、故意起哄、想出風頭、"唯恐天下不亂";孩子沒按時完成作業,是懶惰、不重視學..... 總之,家長越是把孩子往壞處想,就越容易急躁動火,越容易以簡單粗暴的態度和方法對待孩子,也就越容易造成父子關系的緊張和導致教育的失敗。其實,孩子犯錯誤,包括犯嚴重錯誤,真正有壞動機的極少,他們所產生的缺點和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性質也是不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