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國,游在中國 (本篇是根據2010年8月的上海學習之旅拍攝的照片、隨行日記和有關資料制作完成的,系“上海之旅”系列之一。)(上海市行政區劃圖)時隔三年后,我再次來到了上海。 適逢上海代表改革開放的中國,舉辦世界第41屆博覽會。 在培訓學習之余,我與同學們結伴參觀了博覽會,為博覽會的空前盛況所震撼,也為中國的成功舉辦而驕傲。 上海,被譽為“東方的巴黎”“東方明珠”,它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面旗幟,也是展示中國城市文明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一. 走進上海上海市別稱滬或申。上海市下轄黃浦區、徐匯區、長寧區、靜安區、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閔行區、寶山區、嘉定區、金山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崇明區、浦東新區等共計16個市轄區。全市總面積6340.5平方公里。市政府駐黃浦區。上海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岸,長江三角洲前緣,中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位于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 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陸境海拔最高點。 上海地跨長江口、淀山湖、黃浦江、吳淞江四大水系,境內江、河、湖、塘相間。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 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今天的上海主城區在160年前還是荒地,隸屬于當時江蘇省松江府上海縣。上海市并非由上海縣發展而來,上海縣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是高于今天上海核心城區的一級行政區劃。上海縣歷史很早,元朝就已經設立,直到1958年才從江蘇省分離劃歸上海,1990年代撤縣成為今天閔行區的一部分。二. 中國上海世博會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EXPO 2010),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 本屆世博會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在上海市舉行。 三. 多項紀錄入選“世界之最” 1. 上海世博會的參展規模,共有190個國家、56個國際組織參展。2. 志愿者人數最多。3. 正式參展方的自建館,大約有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報名建設,其數量為歷屆之最。4. 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屋面太陽能板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雄偉壯觀,是目前世界最大單體面積太陽能屋面。5. 主題館墻面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生態綠墻,該綠墻面積為5000平方米。6. 投資為286億元,財政總預算將達到3000億-4000億元。7. 世界上保留園區內老建筑物最多的世博會園區。8. 首次同步推出網上世博會。9. 世界上單體量最大的公廁。10. 世博會園區面積最大:園區在市中心占地5.29平方公里。四. 世博會會場上海世界博覽會會場位于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區域,并沿著上海城區黃浦江兩岸進行布局。 世博園區規劃用地范圍為5.28平方公里,包括浦東部分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為1.35平方公里。 圍欄區范圍約為3.22平方公里。 五. “和諧城市”:世博會主題 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和諧城市”的理念來回應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訴求。“和諧”的理念蘊藏在中國古老文化之中。中華文化推崇人際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禮記》在描繪“大同社會”時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中國的先秦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設想了和諧的社會。同時,“和諧”也見諸西方先賢的理想。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系統地提出了和諧說,和諧包含著對立和統一。同一時期的另一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進一步提出“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到的和諧更美好”的主張。而在《理想國》和《法律篇》里,柏拉圖也開始尋求“整個社會將獲得非常和諧的發展,各個階級將獲得自然賦予他們的那一份幸福”的美好狀態。數百年來,人們對“和諧城市”模式的探討,從來沒有停止過。從“烏托邦”到18世紀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園都市”,一系列的理論、主張和模型無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間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質吐納上的平衡與和諧。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環境問題和發展問題的日趨嚴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運而生。各國城市政府為提出的發展戰略大多圍繞如何重建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達到與未來之間的和諧。由此可見,對“和諧生活”和“和諧城市”的追求和實踐貫穿于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并且正越來越彰顯在人們為明天城市所描繪的藍圖之中。建立“和諧城市”,是從根本上立足于人與自然、人與人、精神與物質和諧,在形式上體現為多文化的和諧共存、城市經濟的和諧發展、科技時代的和諧生活、社區細胞的和諧運作以及城市和鄉村的和諧互動。“和諧城市”的理念將為城市管理和城市規劃提出更新的挑戰,并將之引入更高的境界。(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六. 世博會會徽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在2004年11月29日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揭曉儀式”上公布。 會徽圖案以漢字“世”為書法創意原形,并與數字“2010”巧妙組合,相得益彰,表達了中國人民舉辦一屆屬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覽盛會的強烈愿望。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吉祥物)七. 世博會吉祥物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吉祥物,于2007年12月18日20時揭曉。 吉祥物由巫永堅設計,命名為“海寶(HAIBAO)”,即取“四海之寶”意,主體為藍色“人”字造型。 而吉祥物的藍色則表現了地球、夢想、海洋、未來、科技等元素,符合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吉祥物整體形象結構簡潔、信息單純、便于記憶、宜于傳播。 雖然只有一個,但通過動作演繹、服裝變化,可以千變萬化,形態各異,展現多種風采。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吉祥物的主形態是水,他的顏色是海一樣的藍色,表明了中國融入世界、擁抱世界的嶄新姿態。 海寶體現了“人”對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體現了“人”對經濟繁榮、環境可持續發展建設的贊頌,體現了“人”對城市科技創新、對發展的無限可能的期盼,也體現了“人”對城市社區重塑的心愿,它還體現著“人”心中城市與鄉村共同繁榮的愿景。 海寶是對五彩繽紛生活的向往,對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國上海對來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熱情邀約。 在國際大型活動吉祥物設計中率先使用文字作為吉祥物設計的創意,是一次創新。 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這樣的城市才會讓生活更加美好。 八. 上海世博會的社會聲譽1.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一次探討新世紀人類城市生活的偉大盛會 因此,對城市生活的憧憬與展望是一項全球性的課題,它與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和人民都休戚相關。 作為首屆以“城市”為主題的世界博覽會,在上海世博會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將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發展經驗、傳播先進城市理念,從而為新世紀人類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嶄新的模式,為生態和諧社會的締造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生動的例證。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是一曲以“創新”和“融合”為主旋律的交響樂。 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世博會一如既往的使命。 “以人為本、科技創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贏、面向未來”——上海世博會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弘揚“創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創作一曲人類新世紀的美妙樂章。 另一方面,上海世博會組委會將始終以全球的視野來籌備和舉辦上海世博會,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最大限度地爭取世界各國政府和各國人民的參與、理解和支持,從而使上海世博會真正成為“世界人民的大團圓”。 九. 展館展示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世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