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時候,每次老人們講故事,我就會自覺搬好小板凳旁聽,跟著老人的述說,都忘了腿上叮咬的蚊子。 長大后,那時候聽過的故事猶在耳邊。 現在想來,為什么當時那么愛聽老人們講故事?一定是: 生動,有畫面! 我之前還跟友人開玩笑說:老人們講故事,不管是他們聽來的還是祖輩傳下來的(大多是聽別人說的),反正都說得入目三分,感覺他當時就在現場時刻觀察著一樣。 那樣的生動描繪,那樣的故事細節塑造能力,著實佩服。 這也是文案需要的。 文案很簡單,人人都會寫,因為每個人都感受過生活,經歷過人生。 文案很難,難在精準的傳達出想表達的,讓人暢快讀完,被打動。 而這,就需要文案的方法。 02 央視前主持人張泉靈說過一個觀點:怎么讓語言生動起來?很重要的技巧就是讓語言有畫面感。 舉個例子 “今天狂風大作” 是句常見的話,而 “今天狂風大作,風沙使能見度下降到了20米,大白天汽車都開著大燈” 就開始有畫面了。” 你看,文案是需要畫面感的。 也即文字描述要可視化,要有想象空間,要用可視化的文字描述來影響用戶的感受。 我總說:寫作是給人看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假想對象,感覺TA就坐在你面前,你在向TA娓娓道來你想說的。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用最易懂最有畫面感的文字去說出來,因為沒有人會在面對面說話時,說話冠冕堂皇。 村上春樹會把寫作想象成在洞穴里給大家講故事,人們圍坐在篝火旁,靜靜聽他的故事來度過漫長黑夜。他還會想象人們在聽故事時的表情,可能會提的問題等等,確保 “眼前有人”。 這樣,他寫的東西就形成畫面感,歷歷在目。 在《且聽風吟》,他寫到:
還有他在《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的描繪: 03 畫面感就是通過技巧讓文字表達不那么干巴,讓文字更加生動。不管你用比喻、擬人、排比、夸張,還是用借代、聯想、移情、映襯等等, 核心就要描述細節。 把你腦中想要傳達出的信息,像電影一樣每個細節播放出來。就像電影里刻畫一個人物,對他的細節塑造越多,描述越深入,這個人物形象就越立體清晰。 賓夕法尼亞大學和俄勒岡大學曾聯合做過一組對比研究。 研究分為2組,他們給每個參與者5美元,然后向參與者描述因食品短缺造成的有關問題,并調查他們愿意從得到的五美元中拿多少錢來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第一組食品短缺問題的描述是這樣:
第二組的是這樣:
最終研究的結果是: 這兩組都有很多人選擇捐款。但第一組的平均捐款大概是1美元,而第二組平均捐款高達2.4美元,是第一組的2倍多。 更多的受害者和更大的災難情況描述,反倒沒有一個具體的人更能吸引參與者的幫助。 所以,往往更具體細節的描述,比那些抽象、概括的描述,更能打動到人。 這一點,寫文案恰恰也是一樣。 一堆模糊不清、抽象的信息很難讓人心動,更別提產生信任感,但細節豐富的描述不同,它能讓內容具象化,產生畫面感,更容易讓人被打動。 而生活、閱歷和觀察的好處就在于它給了你無數個細節畫面。與其說是對畫面的想象,其實是對細節的捕捉。 04 《天涯明月刀》中,古龍在寫傅紅雪出場時就非常之經典:
雖然只是看文字,你也能感受到這個人物的孤獨、冷漠與悲情。 果然是一把刀,一條沒有退路的征途; 一個人,一個孤獨而又寂寞的靈魂! 阿城的處女作《棋王》中,描寫 “棋王” 王一生吃飯時的樣子時,有這么一段:
這其實就是簡簡單單一個人在吃飯的場景,但阿城沒有用形容詞,他不斷去描述人物細節動作,但卻讓你有濃濃的畫面感。 你看到的是一個非常饑餓又小心翼翼吃飯的人,毫不拖沓,整個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再比如印度文案大師Freddy Birdy的長文案 “孤獨跟關節炎一樣痛”,呼吁大家花一點時間陪伴老人。 將孤獨比喻為關節炎,這不是簡單的修辭,而是深刻的洞察。對老年群體來說,關節炎這種慢性病,不會致死但是會帶來長久的折磨,孤獨也一樣。 文案全篇不提孤獨,但這種孤獨感已經在生活的細節都體現出來。
還有芝華士父親節文案《因為我已經認識了你一生》, 也是對生活細節場景的還原,調起無數人腦中的 “父親” 的畫面,才造就了這一經典。
再說一個NIKE我很喜歡的廣告,它的文案就是用大量的具體名詞和動詞來描述科比,一幕幕畫面仿佛就在眼前,凸顯出品牌的拼搏精神。 05 文案最忌枯燥乏味, 生動有畫面感的文字才會打動人, 描述細節是解決之道。 比如要寫產品,作為文案人,你就得從頭到尾去了解產品,知道每一個細節,才能夠真正把產品寫到打動人。 經常有人說我的產品沒什么可寫,沒新意,沒細節。可能吧,但前提是你對于產品了解多少? 產品的特征、功能、產地、工藝、生產過程、使用場景、感官體驗、差異化效果、員工的用心、客戶的體驗故事,每一個場景、每一個數據、每一種感受等等…….都清楚了嗎? 絕對不要求全部清楚,但如果你知之甚少,甚至壓根沒了解過,當然就寫不出,只能是生搬硬套了。 對產品沒用心,文案怎么會走心! 只有在平時積累了足夠多的細節,捕捉到一個個瞬間,才能在寫文案時,把那些打動人心的畫面一點點描繪出來。 抽象的文字千篇一律,文案的細節萬里挑一。 畫面就在每個人的腦子里,就看你的細節能不能勾出來! 如有用,也請幫我個忙分享給你身邊的人,感謝。 #專欄作家# 木木老賊,微信公眾號:木木老賊(ID:mumuse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知名上市教育集團品牌總監,專注于持續生產新鮮又有料的品牌營銷、新媒體運營貨、文案進階技巧。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