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有什么用,大家應該有個大概的認知,差不多就是消化的意思。 消就是消減,多指食物被研磨變小的過程,這是量變。主要跟胃相關,因為直接和口相通嘛,水谷入胃,胃主受納。 化便是轉化 我們吃進來和拉出去的明顯不是一個東西啊,有用的被吸收,沒用的被排泄,這是質變。主要跟脾有關,因為脾主運化,不只是運輸(排泄)、還有轉化(吸收)。 這樣的配合,我們稱“納運相成”。如果胃不納,輕則呃逆噯氣,重則惡心嘔吐。如果脾不運,可見泄瀉無度,也可大便不通。 我們再深入一點,這樣的功能是由氣的運動決定的,即脾氣上升、胃氣下降。我們再回過頭看看,胃氣不往下走那便往上,惡心、嘔吐已經說了,反酸、嘔血、咳嗽更是難受;脾氣不往上那便往下,便秘、泄瀉都不是大事,子宮脫垂、腎下垂、痔瘡、便血更加復雜。 這樣的配合,我們稱“升降相因”。 人體很有意思吧?重在平衡,而失衡就會導致病變,故《黃帝內經》上說“生病起于過用”。 有意思的還有呢,“燥濕相濟”。 “飲入于胃”,所以胃中津液不足,則飲水自救,這是身體發出了信號。說多了話比如教師、嘔吐太多比如孕婦、還有喜歡吃辣說開胃的,是胃中陰液不足。更嚴重的,邊吃飯要邊喝水,因為口咽干燥不能下咽。你可以非常粗略的認為,胃酸也是一種陰液,缺乏胃酸不能消化,自然沒有胃口,吃點酸的“生津開胃”就是這個道理。表現在舌象上,通常為舌紅、舌苔少甚至剝落、舌有裂紋。 脾是主運化的,那就是加工處理、排泄。試想原材料倉庫放不下,都堆到車間了,是什么感覺?又比如空調制冷散熱,如果它自己過熱就會停轉。這種情況稱“脾為濕困”,我代謝水濕的被水濕包圍了,就好像游泳運動員被水淹死了。“濕盛則濡瀉”,所以大便不成形,甚至拉出來都是水。反應在舌象上,通常為舌胖大、邊齒痕、苔白膩。 脾胃納運相成、升降相因、燥濕相濟,是不是感覺牽涉太多了,感覺說什么都繞不開脾胃。所以百病不愈必循脾胃,反過來說,脾胃不和百病由生。 就比如說,有的人胃口很好很能吃,但是大便不成形、一般還胖,這就是胃強脾弱,胃強研磨沒問題,脾弱吸收不了,濕氣彌漫,那就是脂肪、水腫。“我喝水都會胖”,明白是什么原因了嗎?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為后天之本”,名副其實吧?! 因為位處人體中間,所以我們稱為“中焦樞紐”。 樞紐明白吧?中樞、紐帶,大家都從我這過,然后去不同的地方。 通過我們剛才的介紹,隱約能感受到氣、津是有關鍵作用的,氣虛接著發展就是陽虛見到寒象,津傷接著發展就是陰虛見到熱象。 我們經常說的腹痛、胃痛,除了實性因素之外,虛性的就是氣血陰陽。甚至有說“老胃病”的,就是日久陽虛、陰虛。 用西醫的說法就是胃炎,開始是“淺表性胃炎”,就是胃黏膜上有一個個的坑,繼續發展就有“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 今天介紹黃芪建中湯。用于脾胃虛寒,中氣不足證。 虛勞里急,諸不足。 桂枝9g、甘草6g、大棗4枚,芍藥18g、生姜9g、膠飴60g、黃芪9g。 脾胃虛寒就不用解釋了吧?這是說明病的時間挺長了,或者體質偏虛。寒性收引,導致疼痛,也就是“胃痙攣”,這就叫“里急”。 虛勞是什么意思?臟腑虧損、氣血陰陽虧虛、久虛不復的很多疾病。比如肺結核叫肺癆,白血病叫血勞,梅毒侵犯脊髓叫脊髓癆。 感覺好像離我們很遠的樣子? 天天加班體力透支,又或者從事重體力勞動,久之氣少力衰、走兩步就喘、不能久行久站,我都不說容易感冒這種事情。 壓力太大,每天想著怎么完成指標、孩子學習又令人操心,茶飯不思、殫精竭慮,健忘失眠、悶悶不樂,想想林黛玉、諸葛亮怎么死的。 性生活不知節制,房勞過度,頭暈耳鳴、精神不振、陽痿早泄;又比如生完二胎生三胎,這叫房勞多產,可以見到子宮下垂,甚至腎衰。 似乎離我們現實生活不遠吧?一切的源頭是不是可以回到脾胃,是不是又盡在上面“虛勞、諸不足”之中? 膠飴就是飴糖,即麥芽糖,是米、麥、粟發酵糖化而來。我們直白的認為,這大概算是糧食的“精華”了,可以補中益氣。吃飽了才有力氣干活,一個道理。 再看看這個顏色,應該是溫性的,因此用于脾胃虛寒。 不開心的時候,就像吃點好的,通常就是高糖、高脂肪的東西,這種叫“肥甘厚味”。不管咋說吧,甘能補、能和、能緩,這種緩和之性,就可以用于疼痛,即“里急”。話說大家有沒有想過,為啥“激素”在無可奈何時常常使用?“糖”皮質激素! 膠飴一味藥似乎就解決了虛勞、里急?理論上沒錯,實際上還只停留在補中的層次,達不到補“諸不足”的級別。 芍藥、甘草合用叫“酸甘化陰”,扶助陰虛之虛,更能緩急止痛,廣泛用于各種痛證。 治療癌性疼痛40例[1]:顯效12例、有效22例、無效6例。 原發性痛經265例[2]:每次行經前3天開始服藥,連續5天為一個療程,連續3個療程。治愈187例,好轉68例,總有效率96.2%。 帶狀皰疹后遺癥神經痛138例[3]:10天為一個療程,半個療程痊愈38例、1個療程痊愈63例、2個療痊愈22例,痊愈率89%、總有效率98%。西藥抗病毒治療痊愈率16%、有效率28%。 病毒性肝炎148例[4]:治愈率為71.4%-88.9%,2-6個月治療轉陰率為30.1%。 慢性萎縮性胃炎90例[5]:總有效率91.3%。 通過以上的數據,我覺得我也不用費勁解釋,這個配伍是多么的厲害。 桂枝、甘草合用叫“辛甘化陽”,溫助中陽,以建中陽之氣。 ![]() 人一身之陽有“六陽”? 肺陽、心陽、脾陽、胃陽、肝陽、腎陽。肝陽通常是有病的描述,比如肝陽上亢;腎陽這個方子不直接管;脾陽、胃陽即為中陽;桂枝入心肺二經,故可以助陽化氣治痰飲、更可以溫經通脈治療各種心系病證。 比如炙甘草湯,以前介紹過,通陽復脈第一方,各種心律失常都可以。順帶著還能治失眠,畢竟心慌心悸誰能睡著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原發性低血壓46例[6]:15天,治愈40例、好轉6例。低血壓多見于體質虛弱之人,是不是“諸不足”?女性多見,因為有月經耗傷氣血。 桂枝、甘草,芍藥、甘草,加起來那不就是陰陽并調? 那太狠了啊,“諸不足”一點都不夸張吧? 生姜、大棗,一個溫胃陽、一個滋脾液,加起來鼓舞脾胃生發之氣,合起來不正是“建中”? 有一個小方子,就叫姜棗茶,適合四季常服。而且醫圣張仲景,大部分的方子里,都要加姜棗就是顧護脾胃,老家的底盤都穩不住,怎么開疆擴土呢? 黃芪補氣第一,因為不僅能補氣,還能升氣,充實肌表,不僅說話聲音都大了,也不會經常感冒了。 感冒對體質虛弱之人來說,就是災難。其一,虛人感冒,纏綿不愈,拖的時間很長;其二,體質虛弱,通常伴有很多其他疾病,會加重或誘發它們;其三,即使沒有它病,也會加大患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到這,終于補齊了“中氣不足”的最后一環。 這個方子有中成藥,但是可能不好買。那建議您買小建中湯的中成藥,用黃芪6-9g泡水,送服即可。如果小建中湯的也買不到,那就考慮自己配制,桂枝、甘草、芍藥、黃芪打成粉,姜棗單獨泡茶然后熱茶放入膠飴30g烊化,送服散劑。 效果咋樣呢?簡單舉兩個例子 胃潰瘍78例[7]:有效率91.03,半年后復發率1.28%。西藥治療有效率88.89%,復發率11.11%。 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65例[8]:中藥有效率84.62%,加用貼敷有效率96.92%。 參考文獻 [1][J]芍藥甘草湯為主治療癌癥晚期疼痛40例.劉昭坤,劉同珍.新中醫.1997(01) [2]加味芍藥甘草湯治療原發性痛經265例[J].張銀萍,崔英華,蔣秋菊.光明中醫.2010(11) [3]芍藥甘草湯加味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138例[J].丁華.新疆中醫藥.2001(01) [4]芍藥甘草湯治療148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觀察[J].梁炳銀,余英宏,范杉.上海中醫藥雜志.1989(06) [5]加味芍藥甘草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90例[J].吳曉虎,成坤.陜西中醫.2008(09) [6]桂枝甘草湯治療原發性低血壓46例[J].高天德.實用中醫藥雜志.2001(06) [7]加味黃芪建中湯治療胃潰瘍78例臨床效果分析[J].李繼生.中醫臨床研究.2011(12) [8]黃芪建中湯聯合中藥穴位貼敷療法治療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120例療效觀察[J].李力,周曉玲,稅典奎.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