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北極的馴鹿來說,最不幸的事情就是狂蠅科(Oestridae)寄生蟲的存在——很可能沒有之一。 馴鹿皮蠅(Hypoderma tarandi)把卵產在鹿毛上,蛆蟲鉆入皮膚,挖掘長長的“地道”,最后在背部定居。它可以長到2.5厘米長,在鹿皮下形成一個腫包,稱為warble。一頭馴鹿可能攜帶上百條馴鹿皮蠅的蛆,背上的腫包此起彼伏,像玉米棒子一樣。 馴鹿狂蠅(Cephenemyia trompe)直接飛向馴鹿,把幼蟲像豆豆槍一樣噴到馴鹿鼻子上,蛆蟲通過鼻孔鉆進鼻腔,在馴鹿的鼻腔和咽喉里生活。 有些地方的馴鹿感染狂蠅的幾率甚至達到100%。 沒有人研究過狂蠅蛆的營養價值,不過我們知道它含有豐富的脂肪。 滑動查看馴鹿皮蠅的胖蛆。圖源:Government of Northwest Territori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