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號東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博聞強記,善于寫文章,詩詞也寫的很好,書和畫更是十分優(yōu)秀。他提倡“以詩為詞”,開豪放派詞風,對后世影響深遠,與同是豪放派代表的辛棄疾并稱“蘇辛”。 蘇東坡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除了蘇東坡在文學和書畫上的成就,蘇東坡的吃貨之名也是十分聞名。由他創(chuàng)造并流傳至今的老少皆宜、美味非常的“東坡肉”便是他吃貨身份的最好證明。而他與身邊好友的趣聞軼事更是人盡皆知,讓人忍俊不禁。 宋神宗熙寧初年,由于蘇東坡寫了《上神宗皇帝書》、《擬進士對御試策》等批評新法的文章,受到擁護新法的眾臣攻訐,他煩不勝煩,于是自己向宋神宗請求出京任職地方官員。因此他左遷任杭州通判。 熙寧四年也就是1070年,蘇東坡赴任杭州通判時經(jīng)過鎮(zhèn)江金山寺。看著屹立于長江之濱,沐浴在如輕煙般潔白輕盈的月華中的金山寺,聽著遙遙的漁歌互答聲,不覺心曠神怡,滿腹詩情油然而生,當即賦詩一首: 題金山寺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qū)λ麻T松徑小,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海日晴。 遙望四邊云接水,碧峰千點數(shù)鴻輕。 輕鴻數(shù)點千峰碧,水接云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 清波石眼泉當檻,小徑松門寺對橋。 明月釣舟漁浦遠,傾山雪浪暗隨潮。 這首《題金山寺》把鎮(zhèn)江金山寺泛舟月夜和江天破曉這兩種景致寫的分外生動傳神。你仔細一讀這首詩便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精妙絕倫之處:該詩沒有所謂的順序,正讀、反讀都是好詩一首,令人拍案叫絕。 其實蘇東坡的這首《題金山寺》是回文詩。回文詩也叫“愛情詩”、“回環(huán)詩”,在文體上被稱為“回文體”,是在漢語中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回環(huán)往復的修辭方法。 在我國古典詩歌中回文詩是一種較為獨特的體裁。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對回文詩釋義:“回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 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回文詩繼承了詩歌反復詠嘆的藝術(shù)特色,并由此產(chǎn)生強烈的回環(huán)疊詠的藝術(shù)效果,達到“言志述事”的目的。 在古代,曾有人僅僅把回文詩當成一種文字游戲,這是對回文詩的誤解。劉坡公《學詩百法》中說:“回文詩反復成章,鉤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輕之。” 參考資料:《宋史》、《題金山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