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情緒的時候,都是這樣做的: "別哭了!不許再哭聽到沒……"、 "我跟你說,你不能這樣,這是不懂事!"、 "好啦好啦,你想吃什么?媽媽去買。"或者 "不聽話那你自己哭吧,再哭不要你了。" 但是父母并沒有意識到,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處理方式,會讓孩子慢慢變得害怕沖突,回避問題,逐漸壓抑內心情緒,只顧討好他人,產生自卑心理,或者越來越肆無忌憚,控制不好情緒,成為令人討厭的"熊孩子"。 有遠見的家長,都這樣培養孩子,該逼就要逼一把 控制情緒,是每個人都要掌握的技能,因為你的情緒會對你以后的人際關系產生影響,家長教會孩子控制情緒,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那么如何幫助孩子控制情緒呢? 1.先讓孩子認識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 ,就是先讓孩子知道自己現在的情緒。我們可以隨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匯庫。 現在很多父母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實,共情的一個目的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目前的感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時當孩子很生氣時,他會對這種情緒識別很反感,完全不聽我們說的話。家長可以先讓孩子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心情后,再回過頭來跟他聊聊剛才的感受。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幫助孩子想辦法。有時,只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 2.家長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如果我們做家長的在孩子面前就不會情緒控制,遇事大吼大叫,會給孩子留下非常惡劣的心理陰影,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當你發現自己時刻都處在失控的情緒里,又怎么樣去教孩子控制情緒呢?我們常說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親愛母親,母親每天都很快樂,這樣對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3.肯定孩子的正面情緒 情緒當然是區分正面積極的和負面消極的,我們應該多跟孩子探討這些情緒,并且能夠積極引導孩子,更多接受那些正向積極的情緒特點。我們在肯定正向情緒的同時,還應該允許孩子出現一些消極的情緒,因為,每個人都有消極情緒,是正常的情緒,家長應該讓孩子正確疏導和發泄情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