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遠的“醉” 作者:宋子偉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仇遠《處暑后風雨》 狂風大作,急雨如注。雨過天晴,登覺暑氣全無。頃刻之中,涼爽取代了炎熱。風吹進屋里,已有陣陣涼意,是紙窗有了縫隙。紈扇在手,徒然令人發笑,已經毫無用處。想到孩兒時讀《秋聲賦》,更加令人回憶歐陽修。 詩人為什么會回憶醉翁歐陽修呢? 處暑的一場風雨,仇遠想到肅殺的秋天就要來臨了,孩兒時讀《秋聲賦》的情景浮現在他的面前。他感到自己生命中的秋天來臨了,又怨又悔之情常使他產生歸隱之思。自己如果能和歐陽修那樣歸隱,那該多好呀! 仇遠(1247~1326),元代文學家。字仁近,一字仁父,自號山村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58歲時,任溧陽儒學教授。仇遠與趙孟頫、戴表元、方風、黃洪、方回、吾邱衍、鮮于樞等結為詩友,互相贈答。方風《仇仁近詩序》說,仇遠作詩,近體學習唐人,古體效法《文選》。仇遠生當亂世,詩中不時流露出對國家興亡、人事變遷的感慨。如《采薇吟》、《和范愛竹》、《題趙松雪迷禽竹石圖》、《挽陸右丞秀夫》、《懷古》、《鳳凰山故宮》、《朝天門城角》等等都是。仇遠在宋代已有詩名,元朝讓他做儒學教授,而元朝并不重儒生。他的《書與士瞻上人》詩中寫有:“末俗由來不貴儒,小夫小婦恣揶揄。來書合問山林隱,絕跡莫登名利途。膝上有孫貧亦樂,門前無債醉如愚。咸平處士真堪羨,死守梅花住裹湖?!边@首詩中表現的“不愿富貴而志在田園”的思想感情,代表了仇遠詩的基調。 “咸平處士真堪羨,死守梅花住裹湖?!背疬h與趙孟頫一樣,沒有“死守梅花”,感到自己失了節氣,“末俗由來不貴儒,小夫小婦恣揶揄”所以,仇遠《處暑后風雨》中的“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就不是僅僅字面上的意思。因為失了節氣,元朝的統治者又看不起他,所以連“小夫小婦”都“恣揶揄”。世態炎涼,處暑的一場風雨,他感受更深。“有隙”是對自己的失節自責,“紈扇笑無功”,更是對自己當元朝儒學教授的諷刺。詩人為什么會回憶歐陽修呢?道理就在此。 作為南宋遺民,仇遠的亡國之恨常在憑吊古跡時感發,荒頹的故國宮苑、城郭寺觀帶給詩人強烈的黍離麥秀之悲,其詠物詩詞亦多以比興寄托手法曲折表達他的身世之感、荊棘銅駝之嘆。仇遠有八年離開故鄉杭州出仕元學官的經歷,去土離鄉、羈旅懷人的冷落孤凄,他一一飽嘗。其懷鄉詩詞常寫對江南的思念,借庾信《哀江南賦》訴說內心不盡的家國之思、滯仕之恨、漂泊之苦、遲暮之哀。仇遠亦常通過對遺民故舊的懷念來抒寫他流落異鄉的孤獨及對故國往事的懷念。仇遠常感出仕元學官有違故宋,又怨又悔之情常使他產生歸隱之思。但是不管他客居異鄉有歸隱故鄉之念,還是已真正歸隱西湖,很少有歷史上隱逸主題所具有的閑適和恬靜,而是感到它震撼著由亡國破家而起的痛楚和憤激。仇遠等遺民其實是把隱逸作為不與元廷合作的一種抗爭方式。 自然意象、花草樹木、雀鳥蟲魚、山川日月、風云雨雪,大自然的一切風物在仇遠詞里蘊涵著豐富的內容,如梅、蘭、竹的君子人格,柳、草的離別相思意蘊,雁、杜鵑的思鄉主題,山川日月的時空變幻,風云雨雪的情感投影等等。總的來說,仇遠傾向于選擇那些具有陰柔、纖小特性的物象,如暗柳荒城、孤雁殘鵑、西風恨草,美感類型上趨向于冷淡、灰暗、蕭疏,這和他亡國后“悲”、“愁”、“怨”、“恨”的情感類型相一致。 仇遠常借清明、寒食、元宵、踏青節這些生活氣息濃郁的節日憶昔傷今,在今昔對比中感懷亡國之痛、故國之思。陶淵明、張翰、范蠢、 巢父、許由這些歷史人物,仇遠用來表示歸隱之思。王昭君、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仇遠往往借以訴說歷史的興亡。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在仇遠的詩詞中,有一個特別現象,“醉”字出現了97句。成為文學史上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 寫自醉的句子有:涂抹既醉鳧、醉歸何恤夜行訶、得酒可謀千日醉、醉中作此狡獪事、卻憐無酒醉新豐、相邀須飲醉、溧陽酒賤醉亡何、不醉欲何如、醉夢高樓月、飲少乃輒醉、淺醉和衣睡、一帽好花供醉舞、醉向舟中眠、小飲輒大醉、醉馀嗽即作、何如晉人醉、且醉市橋新熟酒、何如倒載醉襄陽、醉跨門前白鼻、醉渡官橋瘦馬踏輕霜、醉踏花陰、此醉不禁重、盡日西闌憑醉、期醉沙堤雙玉瓶、門前無債醉如泥、覓醉尋歡、不如醉兀小肩輿、細雨檐花且醉歌、醉眠春一榻、半醉欲歸時、足可醉亡何、且醉學劉伶、日日醉如泥、獨醒獨醉俱堪樂、風柳吹殘醉、留與詩人醉墨題、倒著烏巾且醉眠、醉眠猶勝楚三閭、小兒拍手山翁醉、小兒拍手山翁醉、扶醉歸來已暮鴉、蒲酒相邀須徑醉、翁醉扶黃犢、身世悠悠醉夢中、醉此金粟堆、醉臥聽漁童、一醉三十年、山公歸醉得無愁、眾人皆醒我獨醉、醒醉之中有深意、醉時元自惺惺著、獨醒獨醉豈多得、說醉論醒姑且置、忘醉倚木犀花睡、、醉失歸來路、醉語無恁準、歸來醉不驚、窮達等醉醒、醉吟忘上婆鄞、醉倒春風數百年、爛醉是生涯、一觴且醉此花旁、有時泥醉西園月、山翁醉如泥、雨燈聊和醉時歌。 寫他醉句子有:吳姬持杯勸客醉、山公醉后猶騎馬、涂歌猶醉錦纏頭、強歌強舞醉相扶、北海芳尊誰共醉、笙歌飲散醉相扶、江頭盡醉唐朝士、醒人也醉人、春風醉行客、不容老子醉高樓、不論眾醉與獨醒、不論眾醉與獨醒、太真紅醉、公竟醉耶從汝笑、尊開北海心先醉、令人憶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 寫共醉的句子有:野翁共醉官壚酒、共醉田家老瓦盆、醉者自醉醒自醒、共醉魚畺仙舊酒樓、眾人皆醉我獨醒、眾醉眾醒堪一喟、獨醒笑眾醉。 寫物醉的句子有:粉楹醉墨、苔箋醉草調清平、謝柳辭花、醉策瘦筇還、霜醉秋花錦覆堤、月未醉笑人先醉。 李清照的“瘦”,王安石的“綠”,仇遠的“醉”,成為唐詩宋詞中的一個獨特現象。 文/宋子偉 編輯/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宋子偉:男,1978年考取江蘇師院,1981年在玉祁中學任教。玉祁中學高級教師,中國教師文學網18名教師作家之一,《中國作家》雜志簽約作家、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無錫市作家協會會員、無錫市語言學會會員。1999年作為學校代表參加江蘇省心理教育委員會成立大會,擔任該會《校園生活》雜志的編委。在中國教育報、文匯報、新民晚報、江蘇教育報、《教書育人》等報刊上發表作品。出版《三月三》《芙蓉花開別樣紅》《落在宋詞里的雨》《卷起千堆雪》《禮社村》等書。 《金秋文學》? 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