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讀懂《圍城》,就讀懂了人生路上被困住的三座城:婚姻之城、是業之城和自我之城。 對此,錢鐘書說:
人生的這三座'圍城',就如同天意的牢籠,如果認命,就只能在不同的圍城之間徘徊、掙扎。如果要打破牢籠,或許我們不得不洞穿人性,看透世俗,從而坦然面對世間的一切。 再讀此書,筆者整理了其中最精彩的10句話,十分犀利,卻發人深省。或許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01.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蘊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 02.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03.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04.一張文憑,仿佛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蓋起來。 05.狗為著追水里的肉骨頭,喪失了到嘴的肉骨頭!跟愛人如愿以償結了婚,恐怕那時候肉骨頭下肚,倒要對水悵惜這不可再見的影子了。 06.許多人談婚姻,語氣仿佛是同性戀愛,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羨慕她的老子或她的哥哥。 07.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假使人生真是這樣,那么,我們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書評家,具有書評家的本領,無須看得幾頁書,議論早已發了一大堆,書評一篇寫完交卷。 08.同性最不宜結婚,因為彼此是行家,誰也哄不倒誰,丈夫不會莫測高深地崇拜太太,太太也不會盲目地崇拜丈夫,婚姻的基礎就不牢固 09.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里的沙礫或者出骨魚片里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10. 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 讀完這些話,我想,錢鐘書先生絕不僅對于婚姻有著如此透徹的理解,對于人們之間的很多感情也深諳其道,《圍城》里的不只是愛情,還有人性,還有那'患難見真情'。 雖然在起初發表的30年時間里,它始終都是一本'禁書',很少有人問津,但是自從1980年重印之后,它不僅超級受到讀者的歡迎,屢次被重印,而且還被翻譯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等許多版本,在全世界各地流傳。即使是在小說已經出版了七十年后的今天,我們還是常常能夠在暢銷書排行榜上看到《圍城》的身影。 而這本小說之所以如今都暢銷不衰,有一個優秀小說所擁有的特點——描寫雖然是虛構的,映射是相當真實的。整部《圍城》可以按方鴻漸與不同女性之間情感糾葛的路線作為解析依據,從不同女性對方鴻漸的態度,去推測現代知識女性的感情困境,希望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方鴻漸作為書中的主角,也是一面鏡子,照出各種女性在愛情婚姻選擇上的困惑和偏差。我以為,我們每個讀者,包括書中的女主角都應該謝謝他這樣結結實實地給我們上了一課。當我們身處圍城之中卻無法自覺時,有這樣一面鏡子來給我們以警示,令人慶幸,我想,這也是《圍城》被奉為經典的現實意義所在。 正是因為有了如此深刻的現實意義,錢鐘書的《圍城》才能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文學界譽為'新儒外史'。 從前我只是聽了《圍城》的盛名才讀它,可是讀完卻沒有什么感覺,就像一種食物,人人都說好吃,我卻吃不出味道來。所以要用力讀書,更要用力生活。用讀書所得去生活,更要用對生活的積累和思考來讀書,才能將其運用到現實中去,從而實現它真正的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