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浪 2013年,古墓旁的小土堆發現一樣文物,如今已是不可多得的國寶 中外有著明顯的文化差異,但就說著人死了之后下葬,講究也是不同的,國外可能說會簡單的埋一下立個碑就好了。 但是在國內就不行,尤其是在古時候,受思想和文化觀念的影響,我國古代下葬有很多的講究,尤其是帝王家族,更是有很多規矩要遵守,無論是從下葬隊伍還是陪葬的物品,往往都能夠顯示一個人的地位。正是因為這樣,這個問題就這樣形成了一個死扣,互相影響著。 13年,在揚州曹莊的一個荒地上,發現了一個古墓,而且初步判斷歷史悠久,少說也得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立馬就組織起了一支專家隊伍前往考究。 對于墓葬的主人,依靠著出土的墓碑很輕松就斷定了是隋煬帝,上面刻著“隨故煬帝墓誌”,而且還出土了眾多只有皇室才能用來陪葬的文物,這也證實了墓碑的準確性。 在接下來的挖掘中,共出土文物多達800多件,其實相對于其他的君主的墓葬已經很多了。尤其是這個墓并沒有被破壞,保存的也算是完整。 話說到這里,考古隊與又有了重大發現,他們發現墓的旁邊有小土堆,出于職業的高敏感狀態的考古隊員們,覺得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因為史書曾記載:隋煬帝的正妻、皇后蕭氏最后是和他合葬那個在一起這個極有可能是蕭皇后的墓。 于是專家便開始慢慢扒開這個小土堆,果然,驚現一縷金光,這可讓在場的隊員們興奮壞了,卡樣子這是蕭皇后的鳳冠! 他們發現這個不能再往下挖了,因為從外表看來很容易就會碎,他們思考了大半天也沒有什么辦法,為了防止意外發生,緊急聯系了省里的專家,專家來了之后也是一頭霧水,也是第一次見到這么難處理的文物。 但是也要盡力去做,于是先開始緊張的處理起來,在上面澆鑄了石膏,用來固定它的形狀,接著才把它放進一個為鳳冠特意打造的木箱里面去,最后又在木箱里空隙的地方填上石膏。 全部帶回了局里進行修復,國家文物局甚至為這個鳳冠專門斥巨資打造專門的實驗室。后來轉到了陜西博物館中,上天不負有心人,也算是沒有辜負這么多專家的努力,在經過863天的緊張修復之后,總算成功進行了修復,要這么說來,這么費勁和它的價值成正比嗎? 這個問題問得好,這件文物其實上面是用精銅、黃金、玻璃、瑪瑙、珍珠等十幾種的珍貴材料做成的,采用的工序共十多種,正如史料中記載的一樣,專家一共出土了十二指金釵,但是專家卻發現有十三棵金樹,這怎么會多一棵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各界專家許久,一直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后來有專家提出這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對蕭氏表達出敬意,所以多加了一棵。 在修復成功之后,博物館展出了一件仿制品,驚艷四座,這是隋唐時期出土的最高規格的鳳冠。看到這些寶貝在專家手中恢復以往的光彩,對專家的手藝也是無比的欽佩,讓我們能欣賞到這無價之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