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三藥即香薷、藿香、佩蘭,為夏令解暑同時具備化濕功效的良藥。 香薷 性味:味辛;性微溫。 歸經:入肺、胃經。 功效:發汗解表,化濕和中,利水消腫。 主治:治夏日感寒飲冷,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胸痛,嘔吐腹瀉,水腫,腳氣。夏季感冒大多因受暑受濕、貪涼喜冷太過所致,中醫稱之為“暑濕感冒”。需要通過散寒清暑、解表化濕法治療,中藥香薷正是治療夏季感冒的對癥良藥。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藥,然暑有乘涼飲冷,致陽氣為陰邪所遏,遂病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宜用此藥。” 香薷雖是一味良藥,但使用時應注意配合其他藥物發揮綜合作用以增強療效。如治感冒可配藿香、佩蘭;嘔吐腹瀉可配厚樸、白扁豆、黃連;消水腫利小便可配白術等。值得注意的是,本品有耗氣傷陰之弊,凡氣虛、陰虛、表虛多汗、大熱大渴者均不適用。還有,本品作煎劑時如熱飲易發生嘔吐,習慣用法均為涼飲或溫服。 香薷粥 香薷5克,粳米50克,綠豆50克,白糖適量。先取香薷加適量水煎沸,去渣留汁備用。后將米與豆加水同煮粥,熟時加入香薷藥汁,再煮沸即可。一天內分2~3次涼食或溫食??煞乐蜗募据p度感冒,能清暑熱。 藿香 性味:辛,溫。 歸經:歸脾、胃、肺經。 功效:化濕醒脾,辟穢和中,解暑,發表。 主治:用于濕阻脾胃、脘腹脹滿、濕溫初起、嘔吐、泄瀉、暑濕、發熱惡寒、惡寒發熱、胸脘滿悶等癥。感冒,寒熱頭痛,為暑令常用之品,有“夏日良藥”之譽。《本草正義》言:“藿香芳香不嫌其強烈,溫煦不偏于燥熱,能祛除陰霾濕邪,而助脾胃正氣,為濕困脾陽、倦怠無力、飲食不甘,舌苔垢濁者最捷之藥?!?/p> 藿香的果可作香料,葉及莖均富含揮發性芳香油,有濃郁的香味,為芳香油原料:藿香亦可作為烹飪佐料或材料,藿香入肴,既美味可口,又具有保健的作用。 佩蘭 性味:辛、平 歸經:歸脾、胃、肺經。 功能: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發表解暑。 主治: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惡,口中甜膩,口臭,多涎,暑濕表證,濕溫初起,發熱倦怠,胸悶不舒。佩蘭氣味芳香,善于化濕醒脾,功效與藿香相似,治療濕阻脾胃癥候,兩藥往往相須為用。 本品氣味清香,不溫,常與藿香、黃芩、苡仁等藥配合應用于暑濕癥。佩蘭能醒暑化濕,用于畏寒、發熱、頭脹等癥,常配合藿香、厚樸、荷葉同用。 夏季防暑:佩蘭10克,洗凈切碎,沖入開水泡10分鐘。有解暑、化濕和中的功效。適用于流行感冒、頭痛鼻塞、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癥。 佩蘭、金銀花、野菊花、綠豆衣各10克,加水煎湯,代茶飲用,可加白糖調味,適用于痱子初起時。 藥枕:佩蘭古時又稱為“醒頭草”。將佩蘭置于枕芯做內枕,可起到芳香行散、開竅提神之功效,還有助于治療鼻塞。 香囊:中國民間端午節佩香囊的古老習俗,將佩蘭放入香囊內佩帶,具有芳香化濁的功效,可以預防多種呼吸道疾病。 佩蘭茶:先把茶葉、藿香、佩蘭放入清水中洗凈。茶壺也洗一洗,將茶葉、藿香、佩蘭放入茶壺內,倒入沸水泡10-20分鐘,代茶飲之。 PS:服用藥物前需向中醫師咨詢,才知道哪一款更適合你哦~~~ 文案:佟常青 編輯:佟常青 參考文獻: 夏日三香化濕邪 ◎趙德貴 養生月刊 2018年第7期 《中藥學》十三五規劃教材 藿香、佩蘭、香薷 中醫世家 |
|
來自: 0004xiaolin > 《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