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個轉輪籠,如何證明自己不是那只小白鼠? 關注 ↗
世界是個轉輪籠,如何證明自己不是那只小白鼠? 關注 ↗ 最近微博上面一個很火的話題:中國阿姨在法國的巴黎春天百貨排隊買巴黎世家限量款,指責插隊的外國人,反被推搡。阿姨兒子前來幫忙,反遭毆打。法國保安只制止中國人,還讓中國阿姨“滾出去”致發(fā)售取消,并將責任歸于“中國人鬧事”。插隊的人員依舊買到鞋款,而中國消費者無法進行購買。消費者投訴商場,反而得到的答案就是:“你好再見,請離開。” 為什么中國人有錢了,可是卻依然買不到尊嚴呢?到處買奢侈品,想要標榜自己的品味生活,可是卻每每聽到最諷刺的話:“我們不喜歡中國人,只喜歡他們的錢。” 當太陽進入金牛,人們開始在肥沃的土壤上進行耕種,將白羊座時誕生的種子融入廣闊的自然,給人間帶來富足和豐盛。讓我們來看看渴望過上富足和豐盛生活的人間是怎樣的一幅場景。 背什么包顯示了你來自哪個階層?《北京女子圖鑒》里面北漂的代言人陳可,想要過上更好的生活,放棄在家鄉(xiāng)安居樂業(yè)的生活,只身來到北京打拼。初來北京的陳可和好友合住地下室,努力攀附高枝,買高仿A貨奢侈品包,甚至把獲得一只某某品牌的奢侈品包當作自己的人生目標。 當陳可的男友在她過生日時,托人從國外帶回的包被海關查扣,自己緊急從某寶上買了個288元包郵的A貨替代時。倔強的陳可就此給男友判了死刑。 如今的中國人,不管是北漂、海漂還是廣漂,現(xiàn)代年輕人背井離鄉(xiāng),渴望通過自身的努力,擺脫生活的局限,希望過上比上一輩更加富足生活的人不在少數(shù)。每個北漂似乎都在陳可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但是真的每個身挎奢侈品包的女子都就到達了“更好的生活”彼岸嗎? 答案是否定的。一次次購買奢侈品,用它來滿足及自己對“更好生活”的欲望。那種內(nèi)心強烈的物質(zhì)欲望,可能吞噬的是做人的準則,可能讓人生的航道偏航。當陳可拜倒在富二代客戶送的某奢侈品包之下,她就放棄了自己的職業(yè)操守,甚至模糊了自己的身份。在一次次夜總會陪富二代應酬,一次次要求富二代承認自己的女友身份,可是卻等來的是富二代和別人千金婚禮的邀請函。 最后,陳可才會發(fā)現(xiàn)富二代送的奢侈品禮物,其實什么都不算。只是一種物質(zhì)的交換,用奢侈品換取她的美貌和時間,她根本沒有進入他真實的生活。這就是社會給初來職場,帶有強烈物質(zhì)欲望的所有人上的第一課。 奢侈品泛濫VS自我價值的黑洞包治百病?!別逗了,多少只包才夠用?因為會永遠缺少下一只!當你擁有了經(jīng)典款的某品牌包包,還會想要擁有下一季新品,出來新品之后,還有各種限量款等著你。一步步地掉入消費奢侈品的黑洞中,如何自拔? 從某種程度上看,奢侈品包是物欲女子空虛的炫耀,自欺欺人的一鍵磨皮,甚至是你被踐踏自尊后的復仇,每一次奢侈品logo的炫耀都像在吶喊:我好有價值!我過得很好! 人缺乏什么,就越是要炫耀什么。 對奢侈品的欲望,折射出來了城市青年陳可一族自我價值的匱乏。以為用奢侈品logo裝點自己,才能支撐起自己是誰的身份外皮。 西方有宗教使得西方人的心靈得到歸屬。而中國人,早在清末民初之時,中西方文明發(fā)生沖突,甚至中國的欽天監(jiān)由西洋人當任,所有的中國主流知識分子開始全盤否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毫無保留地吸收西方文明。再到現(xiàn)當代中國,砸破中國人的家族宗祠,中國人的家族族譜開始斷裂,讓中國人的心靈越來越迷失。不知道自己從哪里來,不知道自己是誰。 當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之后,拜金主義橫行,金牛座的物欲橫流,中國人的精神卻丟失了。漂泊在外的城市青年,不知道自己是誰,如何在這個城市立足,開始用職務,用職位甚至奢侈品包來給自己貼標簽。終有一天,因為別人的欺辱而醒來,而故鄉(xiāng)則是那個回不去的故鄉(xiāng),自我尊嚴也已被物欲戳得千瘡百孔。 借用醒來之后的陳可說給新人的一句話結尾:“愿有一天,你能正視自己,向內(nèi)認知,向外行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