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俗稱痔瘡)是一種位于肛門部位的常見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但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在我國,痔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素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的說法。 痔的病因 目前認為就是兩種:肛墊下移學說和靜脈曲張學說
痔的分類和臨床表現
內痔 一目了然,自己觀察
肛門不適、潮濕不潔,有時有瘙癢。如發生急性血栓形成時,可伴有肛門劇痛,稱之為血栓性外痔,疼痛程度與血栓大小及肛門括約肌的關系相關。
內痔外痔的癥狀同時存在,內痔發展到Ⅲ度以上多形成混合痔,后期會形成環狀痔,甚至發生水腫淤血甚至壞死,臨床上稱為嵌頓性痔和絞窄性痔。 痔瘡是怎么形成的? 痔瘡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患者的生活習慣不良造成的,比如說患者因為工作的關系,需要長時間的加班熬夜。那么患者的飲食時間肯定不固定,有時候晚上十二點都在吃宵夜,排便習慣也不是規律的,所以這些原因都會對肛門造成的負擔,導致靜脈痔發生擴張,最后痔瘡也就形成了。 久坐或者久站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久坐會得痔瘡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久站也會得痔瘡,因為在人站立亦或者坐的時候,肛門直腸位于下部,由于受到重力和其他臟器的壓迫,影響血液回流,靜脈容易擴張屈曲,因此經常站立亦或者坐的人容易患痔瘡。 蹲廁所過久 很多人喜歡在上廁所的時候看報紙,美其名曰節省時間,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蹲廁所過久會使腹內壓增加,妨礙靜脈的血液回流,從而引發痔瘡,因此有此習慣的人應該及時更改,以免引發痔瘡。 肛門部位感染 肛門部位感染也是造成痔瘡的主要原因之一,用醫學語言來解釋就是痔靜脈叢先因急慢性感染發炎,靜脈壁彈性組織逐漸纖維化而變弱,抵抗力不足,而致擴大曲張,加上其它原因,使靜脈曲張逐漸加重,生成痔塊脫垂。 飲食問題 很多喜歡飲酒和吃辛辣食物,殊不知這些都是導致痔瘡形成的罪魁禍首。因為這些食物刺激性較強,食用過多容易刺激肛門和直腸,使痔靜脈叢充血,影響靜脈血液回流,以致靜脈壁抵抗力下降,從而引發痔瘡的形成。 遺傳因素 痔瘡也會遺傳,當然目前還沒有證據可以表明痔瘡有遺傳效應,但是很多痔瘡患者都有家族史,形成痔瘡的原因很可能與家族的飲食習慣、排便習慣及生活的環境有關。 其他原因 除了以上的幾種原因之外,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例如年高體弱,久病體虛,亦或者肛門括約肌松弛無力,勞累過度等這些都可以誘發痔瘡的形成。 痔瘡的治療方法 西醫將人當成機器,將人體分為若干獨立的部分,進行分而治之,所以治病時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為方針。所以西醫分成許多科,有內科、外科、神經科、骨傷科,還有五官科、泌尿科、心血管科等等。 而中醫是將人體作為一個系統來進行診治的,它從整體出發,強調各方面的平衡,即通常所講的陰陽平衡。在中醫眼里,如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一定不是個高明的中醫。中醫常常講究的是 “病在左者,其治在右;病在下者,其治在上?!敝嗅t以人體背脊骨為中心,左右分開的。左邊不舒服,只是病的表象,但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在右邊,所以,病在左者,其治在右,病在右者,其治在左;同樣的道理,病在下者,其治在上,病在上者,其治在下。 比如中醫治療痔瘡,不是從下面的痔部進行治療,而是從上面口腔進行治療,這與西醫從下面進行治療的方法完全相反。大家是否感到神奇。 具體治療方法: 醫者以左手翻開上唇,用燒紅的針對準唇系帶上的結節或唇系帶根部齦交穴點刺放血一滴,出血少者可用手擠壓,術后局部常規消毒。一般點燙1—3次就可。具體位置就是上唇系帶上的肉疙瘩或白點,絕大多數患者只需要點刺一次就能痊愈,極少數患者需要點刺三次。 針刺齦交穴治療痔瘡及肛門疾患,是根據“病在下者,其治在上?!钡闹嗅t原理。因為齦交穴是督脈上的最后一個穴位,督脈起于胞中,下出會陰部,繞肛門向后,經尾骨下(長強穴),沿骶、腰、背、項后正中在線行,至風府穴進入腦內,越過頭頂,經額鼻上唇正中,進入口腔內上唇系帶處的齦交穴。又因本穴為任、督、陽明之會,故痔瘡或肛門疾病能通過經絡的傳導、轉輸反映于口腔內的上唇系帶。所以痔瘡病人多能在口腔內上唇系帶上查找出陽性反應物(多為圓形成長形濾泡),且還可根據陽性反應物的位置以確定出肛腸病是內痔、外痔、混合痔、肛門裂等病癥,還可反映出是輕度、中度還是重度的,是單純性、還是合并癥等。 故而用燒紅的針點刺治療,通過經絡的轉輸、傳導而起到調節陰陽氣血的作用,使氣血周流于全身,從而使局部氣血得以疏通,改善了局部的血行和營養作用,達到治療痔瘡等肛腸疾患的目的。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對痔瘡等肛腸病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斷其源,截其流”的作用。即可斷絕形成肛腸病的源泉,又可使形成肛腸病的各種因素、渠道衰竭,促使疾病痊愈。 治痔瘡重點穴位 百會為督脈經穴部位,位于巔頂之上,可提升下陷之中氣。
長強于肛腸附近,可疏調局部經氣。 ![]()
公眾號 孫思邈針灸 |
|
來自: 培訓班背包 > 《保健 養生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