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怎樣練“筋”,怎樣練“氣”? 我們在前面說過:古傳太極拳訓練的核心就是兩個字,“筋”和“氣”,抓住這兩個字,就會使這個龐大繁雜的訓練體系,變得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在這里,我們還要進一步了解:牢牢抓住這兩個字,還會使我們對以往所接觸到的,所有的古拳譜拳理,口訣,套路里的招式,前輩們的行功體驗等,都會變得漸漸的理解和明白。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們上面所說的理解和明白,一定不是單純靠頭腦分析和思考所得到的,一定是要靠我們按單操的要領認真習練,在功夫慢慢被練上身后的某一個階段,突然領悟到的。 好,下面我們回到正題:怎樣練“筋”,怎樣練“氣”? 回答:通過單操練“筋”,同樣通過單操練“氣”。 三,單操又是怎么回事? 從字面上說,單操的“單”,有單一和簡單的意思;“操”是指重復訓練。所以說,所謂單操,就是對一個簡單招式的重復訓練。 我們的祖先,為了把遍布于我們整個身體上的大筋和筋群,都練得符合武術技擊的要求,因而就設計出各式各樣的動作招式,這些各式各樣的動作招式,我們都叫做單操。 在古傳太極拳的范疇里,單操按它的訓練內涵來劃分,可分為動作單操和行氣單操。動作單操以練筋為主,行氣單操以練“氣”為主。我們前期介紹過的,入門單操視頻教程1-5節,其中的膝外八揉足是動作單操,翻江倒海是行氣單操。 古傳太極拳的行氣單操,它的實操對象,是我們的“呼吸”和“筋”。 而動作單操的實操過程,又一刻也離不開行氣單操所練成的“氣”。 在古傳太極拳的范疇里,單操按它的訓練形式劃分,又可分為自練和對練。自練單操是一人獨自訓練,對練單操是二人搭手或丟手的對抗訓練。 對練單操是求實戰中的橫勁。 古傳太極拳任何一式單操,都有自練和對練;也都暗含外在的武術招式和內在的行氣。 單操的自練,我們可以稱作“練法”,單操的對練,我們可以稱作“打法”,而單操隱藏口訣的外門演練,我們可以稱作“演法”。單操的“演法”串聯成的表演套路,既不可以養生,也不可以技擊,只能初略活動一下筋骨。 從上面講的我們不難看出:古傳太極拳在入門的基礎訓練中,就含有技擊對抗的成份。所以說,對于古傳太極拳,我們不能說它僅僅具有健身和表演的價值。古傳太極拳除了養生健身外,還有技擊防身的功效。 既然古傳太極拳訓練的核心就是“筋”和“氣”這兩個字,而“筋”和“氣”又是通過單操的訓練來完成的;或者說單操的實操對象,就是“筋”和“氣”。那么,站在另外一個角度,我們也完全可以說:古傳太極拳訓練的核心就是單操。我們常說的拳打千遍,其理自見,這里的“拳”,指的是武術單操,不是武術套路。 我們始終不要忘記,單操即是古傳太極拳訓練的核心,也是古傳太極拳得以千年傳承的載體。不單單是古傳太極拳,中國武術的其它拳種,也是一樣。 師父傳授功夫給徒弟,所傳的一定是單操,不是套路。電影中的武林高手,用打一個武術套路的方法,把一種拳傳給徒弟,這種場景只能發生在影視作品中。 單操很重要,練到某種程度,單操甚至會“變成”我們的一雙眼睛,能夠“看到”我們自身的筋骨結構,各個大小關節。 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會在某一天,真正理解我們所學會的千奇百怪的武術招式,乃至武術套路,它們“如此那般”設計的真正原因。 甚至某些患有慢性病的拳友,可以根據自身“錯筋”的情況,“量身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治病單操”。 順便多說一句:掛一幅骨骼圖傳授徒弟武術的老師沒有真傳。因為骨骼圖里即沒有大筋也沒有筋群,說此法是刻舟求劍也不為過。 四,套路是什么?它和單操的關系是怎樣的?(待續) |
|
來自: 楊門單操太極拳 > 《國庚起太極散手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