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8年2月19日,農歷大年正月初四,恰逢二十四節氣之“雨水”,迎來了“紫荊中學88屆畢業生返校團聚”日。
“雨水”本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這天,通常出嫁的女兒要回家探望父母,給雙親送一段紅綢,燉一罐肉。
這自然是幾千年以來的節氣民俗,但也從中透視出中國人濃郁的親情和深切的感恩情懷。“雨水”雖說不是指具體雨量,而是一種降雨趨勢來臨的節氣;但進入雨水節氣,氣溫漸漸回升,降水漸漸增多,形態也由雪花慢慢變為雨滴了。
昨日不就喜降初雨了嗎?春雨滴滴,除去浮塵;紫荊高中校長親自清掃校園,整理環境衛生,一片赤誠迎接畢業生歸來,學子們心中已是暖意融融。

今晨太陽也灑下溫和柔軟的光,默默含情地伴著游子歸來的腳步,重溫校園舊夢。走進校門,一幅“熱烈歡迎紫荊中學88屆畢業生返校團聚”的紅色橫幅,像是母校伸出的溫暖的臂膀,擁抱著走進家門的每一個“孩子”。 校園里三三兩兩的學子攜手并肩,攙扶相牽,都在30年前的回憶里徜徉,流連。
昨夜雨痕點點,濡濕路面,校園里干凈整潔,空氣中尚有一絲輕寒。沒有風,一切都是靜默的樣子,恰似久別重逢的母子無語注視,久久相望。頓時,故事在他們的心海里翻轉,那年那月那時的情景歷歷再現。
快看這棵雪松,已是枝葉繁密,是誰曾在它的樹蔭下乘涼;那棵白楊高聳云天,是誰曾和它比過高低;還有綠樹掩隱中的圖書館,曾經點燃了學子們多少知識和青春的夢幻?操場上晨跑的腳步月亮聽過,深夜里誦讀的身影星星曾經看見。老師的粉筆揮灑了多少日出日落,操場的籃板記錄了多少苦樂酸甜?西北角毀壞的那段土墻上是否寫滿青春的迷茫?食堂前的桂花樹上是否依然掛著青澀的初戀?
今天,學子們歸來了。在恰逢“雨水”這個特別的節氣日里,在陽光溫柔的撫摸里,當年的“孩子”又回到了母校懷抱,相聚在30年前的老食堂里,尋找那段青蔥歲月的痕跡。流年似水,他們都已不再年輕。似水流年會帶走他們的青春芳華,染白老師的黑發,卻改變不了學子們對老師的懷念,對母校的牽掛。草木棵棵皆含愛,雨水滴滴都是情。“同窗三載芳華,深情一生陪伴”,食堂入口處懸掛的豈止是條幅啊,懸掛的是回憶的河流,懸掛的是母校對學子慈愛的傾訴,懸掛的是學子對母校、老師和同學們的涓涓心聲。

再打一場籃球吧!再摔一次跤吧!再吃一碗“二兩二分”吧!再來一次徹夜長談吧!再溫一次畢業狂歡吧!
是的,歲月會逝人生會老,母校的名字會變,母校的校址也將搬遷,但懷念不變,真情不變,記憶永不褪色。此日、此時、此刻、此人、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心潮翻涌,感慨萬千? 那就千言萬語化作一句祝福:讓我們一起高舉酒杯,祝福敬愛的老師幸福安康,祝福可愛的同學家業興旺,祝福親愛的母校越來越好!

雨水節氣倍思恩,
三十年后終相聚。
一夜春雨喜初逢,
點點滴滴都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