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時代,各大醫院口腔科的醫療恢復很快很好,這應該不是偶然現象。口腔衛生,一定是剛性需求,而且,與心腦血管健康也相關哦! 大量研究顯示:口腔疾病,實實在在與心腦血管病明確相關!其中,牙周病是引發慢性心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危險程度甚至超過了吸煙。因此,我們今天想說:預防中風,需要健康口腔! 科學證據之一 紐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為期21年的長期隨訪研究發現:牙齦炎可以顯著增加中風的發病風險!根本原因就在于口腔細菌! 正是口腔的細菌,通過損傷的牙齦進入了血管,造成局部凝血,形成微小栓子。口腔細菌導致血栓的另一條途徑是細菌可以導致頸動脈內膜發生病變,啟動凝血反應,導致局部血栓形成。這些血栓一旦形成,可以隨著血流堵塞腦內血管,從而造成缺血性中風(腦梗死)。 科學證據之二 哈佛牙醫學院的研究發現:牙齒脫落或牙齦疾病會增加中風危險。研究指出,包括牙齦炎、牙周炎在內的牙科疾病會發生慢性細菌感染,可能導致牙齒脫落。時間一長,口腔中的細菌可能會潛入血液中,導致連接心臟和向大腦輸血的動脈血管發炎,從而引發腦中風或心臟病。 科學證據之三 薈萃研究發現:牙周病與缺血性中風相關。牙周病是位于牙齒下面牙槽骨的一種常見慢性輕度感染,是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存在牙齦病變的人群患中風和心臟病的危險明顯高于牙齒健全的人群。 牙周病是中風的獨立危險因素,可以通過誘導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和影響斑塊穩定性的方式,從而增加缺血性中風的發病風險。一些專業、深奧的發病機制包括: 1.牙周致病菌進入全身血液循環可刺激內皮細胞釋放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MCP-1),調節單核細胞跨內皮遷移,并使其在內膜下分化為巨噬細胞。后者通過進一步吞噬大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泡沫細胞,泡沫細胞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所必不可少的。 2.牙周炎可以增加巨噬細胞對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攝取,加速泡沫細胞的形成。 3.牙周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水平明顯增高,這些細胞因子不僅可使血管內皮細胞表面促凝與抗凝失衡,還可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VSMC)增生,并能增加血管通透性,使血中膽固醇易于穿透內膜而在管壁內沉積。 4.泡沫細胞、VSMC及各種基質不斷加入初始斑塊,并反復進行即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5.基質金屬蛋白酶增多、C反應蛋白水平較高、斑塊易破裂的纖維帽肩部含有大量巨噬細胞,這些均是不穩定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特征,而牙周炎具有這些特征的幾率較大。 醫學建議: 1.平時積極自我檢測口腔衛生!如果出現刷牙疼痛、吃硬物疼痛、遇冷疼痛、遇熱疼痛、口腔潰瘍等問題,說明您可能需要尋求專業的口腔科醫師的幫助了。 2.一旦出現口腔疾病,包括牙齦炎、牙周袋形成、牙齒松動、牙周/牙齦膿腫、牙髓病、齲齒和復發性口腔潰瘍等口腔疾病,都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幫助下盡早治療,早晚正確刷牙,消炎殺菌,修護牙齦,從而盡量降低中風發病風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