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風林秀:河北霸州市人。一個詩意地棲息在歷史與文學名著時空中不能自拔的寫手。著有長篇小說《雙蓮記》?!痘鸷偂?、《陽光女孩》入選《就這么嫁給了他》合集出版。在《故事文學》、《淮海晚報》、《宜賓晚報》、《大河報》、《燕趙都市報》等各類報刊發過過幾十篇小說、散文等。 姥爺種的“五月鮮” 風林秀 我的姥爺是一個教書先生,后來退休了,就專門在家研究果樹。 姥爺家有一個很大的院落,院子里種滿了蘋果樹和桃樹。而姥爺最拿手的,就是果樹的嫁接。他特別善于培養好吃的水果。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姥爺培育的“五月鮮”了。 “五月鮮”是桃子的一個品種,俗稱“蘋果桃”。 那年,我還很小很小的時候,就記得這株“蘋果桃”樹。樹是姥爺用借來的大馬車給拉來的。然后就種在家里的院子里。姥爺說,這樹已經培植好了,當年就能掛果兒,第二年就能掛滿枝頭了。 果不其然,當年樹上就零零星星地結了幾個桃子,圓圓的真像蘋果,味道的確不錯,可惜就是太少了。沒怎么解饞,就吃沒了。 于是大家就盼著第二年的桃子。 春暖花開,次年的桃花開的非常鮮艷,粉紅的桃花,風一吹,滿院子香氣四溢。 然后,看著樹枝上坐果,慢慢長大,變紅。 這顆樹結果特別多。終于,第一批桃子成熟了。采摘下來,一家人先嘗嘗鮮,那味道,真是棒極了。 父親把桃子分了幾兜,然后跟媽媽一起,分別送給街坊鄰居都嘗嘗。這是那時候鄉里鄉鄰的一些約定成俗的習慣,誰家有點新鮮好吃好玩的,都會跟大家去分享一下。 因為這顆桃樹名叫“五月鮮”。顧名思義,它的成熟期比其他桃子要早許多,在五月就成熟了。于是,一時之間,來找我玩的孩子也多起來。大家在一起玩各種游戲,比如彈球,搓泥巴,疊紙鶴。玩得不亦樂乎。當大家都累了,帶著滿頭汗水準備回家的時候,媽媽總會給每個孩子從樹上現摘一個桃子帶著,說這是“樹熟”的桃子,好吃。 時光荏苒,這顆“五月鮮”茁壯成長中。姥爺也會經常來“看望”它。來了之后會好好端詳一陣,然后整理剪枝。我清楚記得還在這顆樹上進行過嫁接。姥爺說,這顆樹的品質非常好,是他果園里種植最好的一顆樹。我至今記得姥爺當時說這話的神態,自豪中充滿了深情。我也非常相信姥爺的話,因為這顆樹上結出了世界上最好吃的桃子。 有一次我去住姥姥家。然后姥爺指著一棵桃樹的一根枝椏告訴我,這條樹杈上的桃子,就是從你們家那顆樹上嫁接來的,所以只有這里的桃子最好吃。 接著,姥爺就從樹上摘下一個桃子來,擦洗干凈之后,讓我吃,還問我味道怎么樣? 我就說,不如我家的好吃。 姥爺就大笑。是啊,好吃的那顆給你們了,姥爺這光剩下不好吃的嘍。 其實,這個桃子也不是不好吃,就是覺得,沒有我家那顆樹上的桃子滋潤。 一晃十來年過去了。我去了外地上學,不過卻始終惦記著家里的這顆“五月鮮”。 姥爺因為年歲大了,上我們家來的少了。有一次回家我看著這顆桃樹,就說,怎么感覺結的桃子少了呢。媽媽就說,樹也會老。 北方的夏天雨水多,經常電閃雷鳴的。就在有一天,雷雨交加狂風大作。“五月鮮”的一根枝椏被風刮折了。 等雨過天晴之后,父親跟我說,你沒事去看望看望你姥爺吧。我說行,我也想念他了呢。 到了姥爺家。姥爺正在院子里溜達,偶爾拾掇一些零活兒。見我來了,很是高興。因為他喜歡跟我聊天。喜歡聊他早年間那些事。 他說自己18歲就開始教書了。他的那些學生,許多歲數都比他還大,但每一個都恭恭敬敬喊他一聲先生。我就問他,您為什么那么年輕就當了先生了呢? 姥爺笑著說,先生哪里論年紀呢。 我就又說,姥爺,要不把您培植蘋果桃的技術傳給我怎么樣?等回頭我當一個植物學家。 姥爺說,這培植新品種是需要許多功夫和耐心的,你呀,先學好你的功課再說吧。 我說行,那等畢業您就教我。 世事如棋,人生難料。姥爺離世的時候走得很安詳?;叵胨@一生,很平淡,很暖。后來,家里那顆五月鮮結桃越來越少。而我始終也沒有學會這果木的嫁接培植技術,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本期責任編輯:黎桂良 投稿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