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共讀 ★ 《三國演義》 作者: 羅貫中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領讀者:李大剛 領讀者說 第25回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 救白馬曹操解重圍 書接上回,曹操放跑了劉備,卻將關羽團團圍困,經過土山上“三罪”、“三便”、“三約”的談判,曹操順利收降關羽。曹袁大戰一番戰開始,關羽迅雷之勢斬顏良。 第26回 袁本初敗兵折將 關云長掛印封金 書接上回,關羽斬殺顏良,被封為漢壽亭侯,緊接著又誅殺了文丑,接連除掉袁紹最為得力的兩大武將。當關羽得知劉備身在袁紹處時,便義無反顧的準備帶二嫂去投奔劉備。 這兩回的主角成了關羽,故事又基本連在一起,故而一起對照真實歷史的記載,來還原下其本來面目: (一)屯土山約三事:在《三國志》中記載為曹公禽羽以歸。演義中的關羽通過約三事,來突出了關羽的“忠義”。 歷史上對關公的信仰始于南北朝,關帝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這不僅是封建統治階級對關公褒揚喝彩的產物,更是百姓精神生活的需要。 統治階級從封建道德的角度大肆宣揚關公的忠孝節義,使關公信仰在不太長的歷史時間里蓬勃發展,主要表現在廟宇增多,達數十萬座;關公的封號不斷加多。 (二)斬顏良的疑問:這場與顏良的遭遇戰,從結果上看,可以講是真實歷史上關羽為數不多的勝仗。 但從過程上看,有三處疑點需要進行澄清: 1.曹操一方出戰的是關羽和張遼,這當中張遼的作用是搞亂顏良的部隊,而引起騷亂,給關羽創造接近顏良的機會,從而實現擒賊先擒王的策略。至少應該算給張遼一半的功勞。 2.看見關羽向著自己沖過來,顏良為何沒有做出任何的防范措施呢?因為關羽的大哥劉備當時投靠了袁紹,顏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家伙認為關羽是看準機會倒戈過來投誠的,所以才會有顏良方欲問時,關羽偷襲殺害顏良的記載,堂堂的武圣這為數不多的勝仗,還是靠著偷襲,汗顏汗顏... 3.關羽使用的武器是個疑點: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實際上是到了唐朝才出現的兵器,而且由于其制造成本較高,并且非常笨重不適合在近身格斗的實戰使用,更多的成為一種儀仗兵器,用以在操練陣列時候彰顯軍威使用。 到了清代早期甚至變成了武舉考試中測試臂力的道具。關羽殺顏良的所有歷史記載中,無一例外都用到了刺而不是砍。刀法精湛的武圣,居然用刀刺死了對手,怎么想都是非常滑稽和蹩腳的畫面。 (三)誅文丑事件,歷史上文丑并非死于關羽之手,而是死于亂軍之中,如果真的要算戰功的話,也應該記在徐晃的功勞簿上,《三國志》記載,徐晃“進至延津,破文丑。” (四)關羽日常行頭為何是綠袍:這要從中國古代的一個制度說起:尚色。中國古人對顏色的重視要遠遠大于現代人。 《禮記》在古代的地位就跟當今的憲法差不多,指導著政治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事物,而所有的事情都必須按照禮儀操辦才具有合法性,而顏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禮記》中講到:"衣正色,裳間色。"古人最早的衣服上身為衣,下身類似裙子的叫做裳,漢代以后裳改稱為帬,就是裙子的裙的古體字。而正色與間色就成為了代表兩種不同階級的色系,古時期人們尚正色,厭間色。 正色指:青、赤、黃、白、黑;間色指:綠、紅、碧、紫、駵黃。漢武帝之后,服飾的尚色制度出現,服飾顏色成為尊卑貴賤的天然區隔。而由于劉備創業初期只是縣級干部,其手下的關羽就只能選擇綠袍這樣的間色系服飾。 而當曹操獎勵給關羽異錦戰袍時,關羽仍將綠袍穿在外面,以示不忘初心的忠義之志。 (五)關羽的綠頭巾從何而來呢?在佛教的寺院中,會有18尊守護神,叫做護法伽藍神,梵語念做"僧伽藍摩"。 而佛教傳到中國,傳說隋代天臺宗創始者智者大師,在荊州的玉泉山入定期間,曾看見關羽顯靈,帶著很多鬼神顯出種種恐怖的場景,給智者大師搗亂。 經過智者大師的度化,關羽成為了正式的佛家弟子,并誓愿作為佛教的護法,從此后關羽成為了我國佛教寺院的護法神。而印度伽藍神原配的青頭巾,也就轉移到了各種劇集中的關羽身上,而經過由青轉綠的變遷,關羽的形象就變成了綠袍綠頭巾了。 而關羽對于老百姓將自己塑造成這個裝扮,內心也是非常的郁悶的,他就曾有過一次抱怨式的訴苦:元雜劇《關云長大破蚩尤》第三折中,玉泉山的長老問關羽:“想將軍在生時,生的容貌端然,今日正直為神,可塑得如此惡像,可是為何也?” 關羽答道:“頗恨那愚濁下民,他塑畫的我不依本分。我在生時誰曾道每日朝朝無是狠。......塑的我披這副黃金鎧,戴一頂滲青巾。他將咱來祭敬。” 看來關羽對于自己的綠頭巾形象,也是非常的不滿意,但由于其民間形象已經根深蒂固,這綠頭巾就再也摘不下來了。 打卡集錦 阿贊 知乎有個問題是"哪一瞬間讓你覺得智商受到了侮辱",看三國里有答案。孤傲絕倫雖然知道演義的性質,但還是對一些細節看的無語。 老羅刻畫人物自然是成功,"土雞瓦犬""插標賣首"讓關公孤傲絕倫、睥睨縱橫的形象深入人心,雙殺顏良文丑乃是點睛之筆,但是細節呢~合著兩次都是因為"馬快",那到底是關公厲害還是赤兔馬厲害,沒有赤兔關公殺不了了唄,此一。 再說袁紹,優柔寡斷獨斷專行自負任性的形象也是深刻。但是,死不死的是自己謀士的忠言一句不聽,劉備一狡辯就立馬信了,動不動把自己謀士下獄,可能嗎?因為老羅描繪的袁紹還是個愛惜名譽的主。 "盛名之下無虛士",年輕時也是能團結一批才俊的英才,那么禮賢下士這一套肯定玩的溜,現在數個大敵當前,就本性易移,隨意折騰手下了?寫的太過分了。我感覺智商受到了侮辱。。。 上官婉兒 這兩回關羽顯露了響當當的英雄本色,惺惺念念惦記著大哥,可世間的事就是這么無奈,好不容易出征的劉備還被編軍在后,白白讓文丑又送個人頭,想來袁紹得氣炸了,手下如此得意的兩員大將折損在劉備這廝的手下手中。 回末一個叫蔡陽的人要去送人頭……嗯,想想個中翹楚顏良文丑的后果,嗯提前祝送人頭快樂。 靈玉 劉備打了敗仗,三兄弟失散。關羽武藝高強,但已被曹軍包圍,外無援軍,內無積粟,還要保護兩位皇嫂。張遼出面勸關羽留下有用之身,不要白白枉死。關羽答應,但是提前說話一旦知曉劉備所在,馬上走人。曹操答應了。 曹操心里明白,殺關羽或者不答應他的條件,都會招來不義的壞名聲。不如借機先收下關羽,顯示自己的肚量和胸襟。然后再慢慢找出關羽弱點,永遠留下他。于是曹操坦言,一定不失信。 小葉子 話說劉備敗走到了袁譚所占據的青州,袁譚十分善待劉備,也算是得到了一些優待,都是劉備剛剛從曹操手中巧取豪奪的徐州就有丟失了。再一次,丟失了他的根基。
關羽啊關羽,如果你真的對劉備忠義應該沖下土山于曹軍決死,或者手持偃月之刃,血濺三尺土山之上。來回報劉備對你的的信任,可是你呢?你卻投降了曹操!降漢不降曹?說的好聽,但是曹在當時既是漢的代言人。 就算你投降了曹操,你也不應該索要任何東西啊!可你呢?收下了赤兔馬,還手下了漢壽亭侯的官職。你這么做和普通的曹將有什么區別? 而曹操不殺你對你有莫大的恩賜,但是你在背棄曹操去尋劉備時,去擅殺了曹操手下的大將7名。投降曹操,已為不忠;背棄信義,更是不義。
這些人都是為了他們的信念甘心赴死之人。為什么我們不祭拜他們?關羽的封神,恐怕是某個朝代的某個統治者的有心之為罷了 藝奇 曹操攻占了徐州等地,關羽兵敗被曹軍圍在小山上,曹操派張文元前去勸說,希望關羽歸順自己。 最終關羽提出三個條件后,暫時歸順了曹操,曹操送予黃金美女希望關羽永遠忠于自己但關羽都沒要,唯獨選了一匹赤兔馬,曹操心中不快,后又多次“挑弄”關羽,但最后被他的忠肝義膽所折服。 再說袁紹與田豐商議想要攻打曹操,被勸阻,但劉備認為不殺曹操難絕后患,所以袁紹派顏良出戰,顏良勇猛一直占上風,后關羽為報曹操恩情出戰,將顏良斬于馬下,袁紹大怒。 袁紹本想斬殺劉備,但劉備解釋了關羽殺死顏良的原因后,袁紹便漸漸氣消了,并再次派出文丑攻打曹操,劉備也一同前往,戰爭中,關羽又一次斬殺了袁紹猛將文丑,同時劉備發現關羽確實在曹操處。 回營后袁紹因文丑被斬責怪劉備,劉備稱可叫關羽來助袁紹,便寫了一封密信給關羽,關羽收到密信后準備找曹操辭別,誰知曹操想留住關羽,托病避而不見,關羽無奈,只得留下書信,帶著嫂嫂離開曹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