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陽光,學習FMEA,分享成功的FMEA實踐經驗。
享訓,始終堅持“實戰、實用、實效”的FMEA培訓風格和服務精神,堅持為企業培養員工,提高團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享訓,始終認為:“FMEA沒有學好,是老師沒有教好;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享訓使命】
為企業培養員工,提高團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推動中國企業管理提升,加速客戶成長;
促進咨詢和培訓行業變革、進步。
【享訓愿景】
成為世界級企業的培訓和咨詢服務最佳合作伙伴,協助他們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他們的員工提供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成為企業管理培訓和咨詢領域的著名品牌。
享訓,憑借十多年在咨詢、培訓、認證領域積累的資源優勢,第一時間為您呈現專業資訊。
新版FMEA七步法詳解 新版FMEA七步法: 步驟一:策劃和準備(定義范圍,使用了“5T's 、框圖、過程框圖”等來定義范圍) 步驟二:結構分析(結構分析,使用了“邊界圖、結構樹”等來進行結構分析) 步驟三:功能分析(使用了“P圖、功能樹、功能矩陣圖”等來進行功能分析) 步驟四:失效分析(使用了“FE-FM-FC表、失效網圖”等進行失效分析) 步驟五:風險分析(全新的嚴重度、頻度、探測度評分標準,取消了RPN,采用AP優先級)
步驟六:優化(確定降低風險的措施、職責、期限,及措施后的風險再評估) 前三步為系統分析,包括項目規劃及準備、結構分析及功能分析, 中間三步總結為失效分析及降低風險,包括失效分析、風險分析及優化。 最后一步形成文件,進行風險交流。 新版FMEA第一步:策劃和準備 首要的任務是定義范圍, 具體見《DFMEA怎么做——第一步是定義范圍》、《PFMEA怎么做——第一步是定義范圍》 明確分析內容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 5T是在FMEA之前討論的五個方面, 其目的就是按時成達成最佳結果, 以避免FMEA工作返工。
收集該范圍產品或過程的經驗和教訓與參考資料, 定義CFT小組成員的職責。 上海享訓認為, 第一步加強策劃和準備的目的是 避免FMEA分析缺少重點, 而浪費CFT成員的工作時間。 同時,加強了經驗教訓的收集與總結, 減少由于工程師人員離職或退休引起相關知識的流失, 如果FMEA僅僅只是一張表格,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更多是要將工程師的經驗和教訓全部集合一起, 用于將來開發的產品,才能有效的提升產品質量。 FMEA就是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啊。 基礎或主FMEA是FMEA在類似產品強大的起點, 由于產品開發的項目時間有限, 工程師不可能針對該產品完成全部的FMEA, 只能借用前人的基礎FMEA之上, 結合本次產品的具體差異點進行風險分析, 其它借用或相同的僅僅只是評審而已。 新版FMEA第二步:結構分析 DFMEA從系統結構出發, 將設計分解為系統、子系統、組件和零件, 根據第一步定義范圍的內容, 定義聚焦元素,明確聚焦的上一級元素和下一級元素。 使用邊界圖和結構樹目視化說明結構元素之間的關系。 邊界圖見上海享訓的文章:
使用流程圖和結構樹圖進行目視化他們的關系, 使用結構樹圖,按過程、過程步驟、作業要素 三個層次排列系統元素, 更加形象化表述了過程、工步及作業元素之間的關系, 為功能分析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具體見上海享訓以前的文章:
《新版FMEA怎么做結構分析?》 新版FMEA第三步:功能分析 DFMEA將系統功能分解到組件、零件直至特性, 確保客戶的功能要求在系統、組件及零件上得到分配, DFMEA功能分析工具包括參數圖、功能矩陣圖及功能網。
確保產品設計功能要求在過程步驟與作業要素中得到分配, PFMEA功能分析工具包括特性矩陣圖、功能網。 將功能、產品特性、過程特性分配到 過程、過程步驟及作業要素中。 具體見上海享訓以前的文章: 新版FMEA第四步:失效分析 DFMEA、PFMEA識別失效原因、失效模式和影響, 并通過失效網顯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PFMEA從功能喪失、部分功能、功能退化 超出功能、間歇性功能、非預期功能、延遲功能 等七種失效模式展開。 PFMEA從無動作、過量動作、過少動作, 不一致動作、不均衡、太慢、太快 等七種失效模式展開。 具體見上海享訓以前的文章: 新版FMEA第五步:風險分析 針對失效原因給予預防與探測措施, 通過評估嚴重度、發生率及探測度來評估風險 并確定采取措施的優先級。 評價嚴重度、發生度及探測度, 嚴重度是指失效模式導致最嚴重影響的度量, 比如考慮到下工序、OEM工廠、最終用戶 有多個后果時,我們按最嚴重的計分方式, 如一個打8分,一個打6分,按最嚴重的8分計算。 發生度是衡量預防措施有效性的指標, 他們代表了產品經驗及預防措施的綜合評價結果, 發生等級是相對等級,并不能代表實際的發生度, 如果需要衡量實際的發生度, 一般不采用FMEA分析,可以考慮FMECA、FMEDA、FTA等 定量的失效分析工具。 探測度是失效原因或失效模式的不易探測度, 是衡量探測措施有效性的指標, 是根據最有效的探測措施進行評價。 模擬驗證、原型樣件測試、OTS樣件測試三種方式, 哪一種是最有效性的探測手段呢? 從時間維度上,模擬驗證與原型樣件是在設計凍結前, 其探測有效性較好一些,那么其探測度的分值較低。
因為設置RPN的極限值, 會導致疏忽嚴重度較高的特性, 再加上RPN本身的局限性, RPN并不能代表實際風險的大小。 上海享訓曾經去一個工廠, 就問:你們RPN值大于多少采取建議措施? 工廠工程師回答:我們大于RPN值大于100采取措施? 那么大于100有多少項風險,是否采取措施? 工程師回答:我們RPN值沒有大于100的。 后面我繼續問:是否有RPN值大于80以上的? 工程師回答:我們RPN值也沒有大于80的了。 你們采取哪些措施降低風險的? 沒有,我們一般直接降低分數了。 RPN的局限性,具體參見以下文章: 新版FMEA第六步:優化 確定行動,降低風險, 并評估這些行動的有效性。 我們設計修改,以減少失效原因的發生, 增加探測失效原因或失效模式的能力。 如果設計修改,再次評估所有受影響的設計元素。 關于優化是否降低嚴重度的問題, 新版FMEA第七步:結果文件化 針對FMEA活動的結果進行總結與交流, 在組織內部、以及客戶和供應商之間 針對降低風險的措施進行溝通。 記錄風險分析和風險降低到的可接受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