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人生 詩意生活 第149期 木蘭文學官方微信平臺 輕松關注 與眾不同 本期責編:王一明 作者簡介 魏佑湖,萊蕪人,大學學歷。曾用筆名:文心荷境,閑云,一迪風。萊蕪市作家協會會員,萊蕪市文學藝術評論家協會理事。萊蕪市文史館館員,萊蕪市人民陪審員。北京東方騰飛文化有限公司文學顧問,教育部“新課標無障礙經典閱讀”專家。作品被《齊魯文學作品展》(散文卷)收入,曾榮獲“全國散文評選”一等獎,“吳伯蕭散文”優秀獎,有多篇散文、詩歌獲獎。在《遼寧文學》《鳳鳴詩刊》《詩歌天地》《山石榴》《星星詩刊》《齊魯文學》《膠東文藝》《首都文學》等四十余家微信平臺及紙刊發表詩、散文80余萬字。熱愛文字,喜歡品茗,樂于公益,玩賞字畫。喜歡素樸簡潔的生活,唯愿余生,用茶滌煩,名著熏德,好墨悅心,行走在文字與公益的路上。著有文集《魚躍鳶飛》、詩集《山音海韻》、散文集《文心荷境》《杖藜行歌》。 平 凡 禮 贊 ——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魏佑湖 我已經第四次捧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了。今天讀來感到更加親切有力量,好像與路遙面對面交談,他的光芒照耀著我,溫暖著我,讓我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十年前我讀時曾寫了一首詩贊美他,詩的最后一句是“穿越時空嵌入到歷史的天空,你的名字,成為不朽的星座”。那時,我堅信大浪會淘沙。那些自詡“前衛”、自封“先鋒”者,就前衛了?就先鋒了嗎?!我敢說,凡文藝界拿著內褲當旗搖、自豪于衛生巾滿天飄的,都不是什么好鳥!終將被歷史所淘汰。我知道文學在今天浮躁的社會中可能并無多大的用處,因為文學是軟實力,人們看重的是實實在在的眼前利益。人們常常總是以錢、權來衡量人的價值。可“干戈不動遠人服,一紙賢于十萬師”卻也實實在在的展示文學這個軟實力的力量。 路遙用他短暫的生命,不僅在中國文學的天空劃下一道燦爛的軌跡,也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雖然路遙一度被文學史所忽視,但他留下的精神財富并沒有因為他的離去而遺失,相反,有更多的讀者與追隨者,接受著路遙的饋贈,在路遙精神的指引下,繼續前行。 《平凡的世界》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的文學巨著,是他歷時數載嘔心瀝血完成的,書中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史詩般的筆觸描述了1978年-1985年那段歲月,在中國社會歷史變遷的大背景下,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回腸。黃土高坡上這個叫做雙水村的地方,沒有繁華大都市燈紅酒綠的喧囂,沒有小橋流水的恬靜安謐,沒有海灘風景的浪漫。卻在這個盛開著無名花草的小土坡上,依然能成長出傳奇般的愛情,生活在彼時的人們以劫后余生的喜悅憧憬未來,用感恩看待剛剛過去的夢魘,那段時光依然令人深思,令人向往。 小說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安和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終獲得事業和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著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斗與拼搏。少平的成長是艱辛的,從少年時的貧困生活,到青年時的外出務工,到后來煤礦的事故,一次次的打擊,卻使少平變得更加堅強,愈加的熱愛生活,少平代表的是那個時代不屈于命運而奮斗的一代,是在苦難中愈挫愈勇的一代。 孫少安,有著另一段不同的人生際遇,作為一個世代在三畝貧瘠之地上摸索的莊稼漢,在階層限制下沒有接受高層的教育,卻不甘心一生潦倒貧困,在全國經濟改革的大潮下,抓住機遇創辦了私營的磚廠,曾一度的盈利,卻因用人不善導致破產,背負上了巨額的債務,這對于一個小資本的農民來說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在那個年代,所有的人認為孫少安是不可能翻起身來,不可能改變家族貧窮潦倒的命運。然而,他卻挺直腰桿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終于使自己的磚廠再次運轉。還有蘭香、曉霞同樣也是一部堅強不屈的奮斗史。 令人尤為感動的還有那穿越時空與世俗的愛情,少平與田曉霞,一個是底層的煤礦工人,一個是省報的記者,生活的階層差距甚是懸殊。田曉霞一直都被少平對生活的獨特的理解,獨特的思維,以及心靈的相通所迷,少平同樣真心愛著曉霞,他們擺脫了世俗的偏見,拋開了世間的利益關系,譜寫一曲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最后,曉霞在洪災中,為了挽救一名兒童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平凡的世界總是包含了世間太多的不幸與悲哀。同樣讓人感動的還有如潤葉那悲劇性的愛情;紅梅那般戲劇性的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相互縱橫交織,平凡的星空閃爍著奇幻的光芒,平凡的生命里跳動著生生不息的旋律,平凡的世界有著不平凡的人生,孕育著不平凡的精神和靈魂。感受平凡,就是感受生命的真純 ,感受平凡,就是感受生命本身存在的非凡意義。這個人物為什么這樣有力量?就是因為,在他的身上體現了時代的重大社會變革,那就是現代化和城市化。孫少平的奮斗就是擺脫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貧瘠的過程,這構成了他的命運軌跡。這又何止是孫少平一個人的命運?孫少平成為了歷史變化和時代精神的匯聚點,所以,這個人物才具有如此持久的力量。” 《平凡的世界》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對文學苦行僧般的虔誠讓人震撼感懷、深沉思索,雖然,它沒有《巴黎圣母院》那樣氣勢磅礴、一瀉千里的激情,沒有《百年孤獨》那樣貫穿三百年歷史在虛幻與現實中交叉穿梭;沒有《麥田里的守望者》那樣詼諧、無奈以及對傳統經典文化的固守;它甚至不能像《穆斯林的葬禮》那樣可以狂賺讀者的眼淚和同情心。但是,在價值取向偏離、大眾道德滑坡,在低迷與疲軟的今天,路遙的文學精神捍衛了人的尊嚴 。一幕幕催人淚下的人生苦難展現了苦難的骨子里流淌的是幸福的血,傷心的墳墓里埋葬的是愉悅的歌!哪怕掙扎在社會最底層、最灰暗的一個角落也要活出一種高度,活出一種氣質,活出一種自尊!如果說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苦難與挫折便是滋潤花的養分,沒有經歷過磨難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沒有養分滋潤的花遲早也會枯萎。“未曾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苦難與挫折只不過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于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在這里我可以自豪的說俄國小說家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寧娜》中的開篇名言,我覺得應該改一改了:“不幸的家庭有她的相似,幸福的家庭各有各各的幸福。” 《平凡的世界》的人家雖然都有他們的不幸,來自社會,來自自然,來自本身等等的原因,但他們各有他們的幸福。幸福是人的一種感覺,不同人有不同的幸福感,他們知道奮斗,善良,樸實,勤勞就是幸福,就是快樂。 路遙今年被評為“改革先鋒”,他當之無愧,當之無愧!他給我們留下的遺產不僅僅是“路遙精神”,也絕非單一的“現實主義”、“城鄉交叉地帶”。如果只從其中的某一個視角去分析,這些都會有意無意地把這份寶貴的“財產”簡單化、碎片化。正確客觀地對待這份遺產,在歷史與文學史背景下,全面、系統地勾畫出“路遙”與其文學遺產在時代中所體現的精神面貌與現實主義的魅力,顯得尤為重要。正如黑格爾所說”一個民族要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如果只關注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文學家立身立文之本在于啟蒙意識、救贖意識和社會擔當。這樣其作品才可能奪造化、見生氣。“生命從苦難開始,只有在苦難中誕生靈魂的歌聲。”苦難是懦弱者的深淵,是無畏者的墊腳石。路遙的“根”在人民,他熱愛他們,熱愛土地,他在他的文學沃土上孕育出一個個鮮活的生靈,這些生靈在山河巨變中同步完成自身的蛻變。這位偉大作家雖像一顆流星逝去,他筆下人物靈魂的歌聲卻永遠響徹,鑄就了文學史上極具光彩的一頁。苦難,奮斗,抱負,這是一代作家的命運。路遙的一切就是這一代作家的一切,他是時代的一個縮影,是這個時代的作家的一個典范。路遙說:作家的勞動,絕不是取悅于當代,而更重要的是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待。今天,我們重讀路遙會發現,現實主義沒有過時,現實主義也永遠不會過時,只是需要我們跳出固定思維,以新的視角去看待、去研究。其價值遠遠超越了文學的意義。 為了這部近百萬字的曠世巨著,路遙獻出了他的生命,但他那像泥土一樣偉大的靈魂,卻永遠活在這個世界上,感動著每一位善良、真誠的中國人。《平凡的世界》在這個平凡的世界里,已經成為了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被我們仰視。 在這個瞬息萬變、物欲橫流的時代,在這個充滿著誘惑浮躁的時代,在這個容易迷失自我的時代,每一個正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的人,每一個身處逆境尚不知所措的人,每一個正在虛度年華、耗費生命的人,都應該以一顆虔誠的心重溫《平凡的世界》,因為它會讓人懂得,盡管命運是如此的不公,盡管社會存在著一些不公平的現象,盡管自己僅僅只是蕓蕓眾生平平凡凡的小人物,面對生活里真實的苦難,只要我們永遠高昂著不屈的頭顱不屈不撓、勇往直前,我們的生命便會綻放出美麗芬芳的花朵,也能折射出人生最為燦爛的光芒! 向《平凡的世界》致敬!向“文學苦行僧”路遙致敬! 向平凡的世界中那些有著不平凡人生的平凡的人致敬! (附一首小詩予以歌頌) 路遙,你是農民的兒子 路遙,你是農民的兒子 根植在大地上 你渾身散發著泥土的芬芳 用你單薄的生命在大地上耕耘 耕耘“人生” 耕耘出“平凡的世界” 讓大地變得 不再貧瘠,富有而厚重 路遙,你是農民的兒子 根植在大地上 你是一頭引頸屈蹄的犇牛 用你最美好的年齡尋求 尋求人生 精神、肉體的雙重歸宿 讓世人辨清 不再迷茫,擁抱回家的路 路遙,你是農民的兒子 根植在大地上 你最知人間冷暖 用你最適合的熱度去溫暖 溫暖自己 溫暖著我們民族被凍傷的根脈 讓身處更冷更滾燙地方的人 不再顛簸,找到復活的理由 路遙,你是農民的兒子 根植在大地上 你鐘愛底層 用你堅韌的性格甩脫城市籓籠 走向熠熠閃光的延安 走向生命的靈泉 讓民族的傷痛記憶和文化遺存重現 不再迷失靈魂,喚起歷史的注意 路遙,你是農民的兒子 根植在大地上 你是吟唱勞動的不倦歌手 用你唯一的寫作夢詮釋自由 站在高原,把文字鍛造成了一種熱流 永不消散和冷卻 穿越時空嵌入到歷史的天空 你的名字,成為不朽的星座 【組稿:李鳳云】 我們的團隊 顧問:宋立民 郭義方 社長:高青坡 主編:許銘君 副主編:杜素煥 夢陽 執行主編:汪葆夫 王一明 劉明江 范文學 專欄編輯:王金榮 編輯: 靳翠菊 李鳳云 高蓮花 梁曉娜 趙紅娟 張福娟 合作伙伴:中國人壽虞城支公司 虞城木蘭 天下文學 一、本平臺由中共虞城縣委宣傳部、虞城縣文學藝術聯合會主管,由虞城縣作家協會、《木蘭文學》雜志編輯部主辦,致力創建優雅的公益文化陣地,努力保持個性存在。 二、本平臺開通原創保護,所有來稿均須原創作品(特邀除外),請勿一稿多投。15日內未在平臺發布者方可轉投他處。 三、本平臺面向全國作者征稿,歡迎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小說、散文、劇本、小品,現代詩及古詩、文學評論,繪畫及攝影配詩文等均可。 四、來稿時請附作者個人簡歷(150字以內)及近照一張。 五、本平臺上發布的稿件,將擇優推薦發表在《作家周刊》《語文導報》《京九文學》《木蘭文學》等報刊。 六、本平臺最大化保障作者權益,所有文章打賞所得,全部返還作者。作者需主動加編輯微信(hnycxmj),以便聯系領取。 |
|
來自: 新用戶9123881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