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文化源于藏傳佛教。而佛教不僅僅源于印度佛教,更多的一部分也來源于西藏本土宗教——苯教。 卍是苯教也是佛教的代表符號,至今仍保留在藏地的宗教寺廟建筑和文化當中。 現如今,藏傳佛教成為人盡皆知,也是當之無愧的藏人信奉最大的宗教,苯教被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中,鮮為人知,苯教本身早已淡沒于世,其中很多的文化底蘊卻被保留下來。現在的西藏本土也幾乎尋不到苯教的蹤跡。 那么苯教到底去哪了呢? 苯教沒有完全覆滅,而是經過法難和斗爭,一路輾轉到四川阿壩等地,艱難的被傳承下來,甚至許多佛經被藏在與世隔絕的山洞里,不敢示人。 回顧歷史,苯教鼎盛時期的文明在很早就已經形成,直到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首領松贊干布同時迎娶印度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由此,佛教正式傳入西藏。隨后,松贊干布為了鞏固政權,建立政教合一的王朝,不得不引進佛教,以此遏制苯教的發展。 苯教為了繼續生存和傳承下去,不斷妥協,但是松贊干布對佛教教徒實行優待政策,對苯教教徒卻趕盡殺絕。不得已,苯教僧人帶著經書、法器一路向邊遠地區遷徙,沿路把經書和法器藏入河里,地下和巖洞里,希望后世的人們能夠發現,能夠證明苯教的存在。 如今,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當刺骨的傷痛隨著時間減輕,所有的經書法器得以重見天日,苯教可以像所有人所有事物一樣重新開始,與其他宗教派別和諧相處,繼續傳承和發展苯教文化,成為藏地旅行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同樣是一條不一樣的風景線。 (本文根據紀錄片《西藏的西藏》改編,如果有對藏地歷史文化感興趣的朋友,指路愛奇藝紀錄片《西藏的西藏》,還有BTV《檔案》,活佛轉世、盛世新生、神圣疆土系列節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