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建平
“村里通自來水了嗎?水質能達到安全標準嗎?” “村里的基本情況怎樣?百姓的收入如何?”“目前咱們村在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2月10日下午,省教育廳駐辛集市新壘頭鎮東大陳村幫扶工作組隊員剛剛下車,行李都沒有安頓,就來到村委會,向該村黨支部書記王敬表了解情況。
東大陳村是我省開展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中被列入的5000個幫扶村之一,現有耕地3100畝,人口2107人。村民收入主要靠種植、養殖及打工,去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是7685元。三位駐村幫扶員在了解了該村的基本情況后,決定再到村民家里看一看。
“我們是省里派駐村里的幫扶員,想聽聽百姓們的心里話,你有啥想法可以提出來。”在村民王延斌新翻蓋的新房里,幫扶工作組的隊員和他扯起了家常。
“這幾年,我家的日子是芝麻開花節節高。”王延斌對大家說,他們家原來有4口人,后來女兒出嫁了,兒子2008年從北京舞蹈學院畢業后也到廣東發展去了,他的妻子現在一家村辦企業工作,每月有1300多元收入,再過幾天他也準備到外地去打工。
“要說問題,就是我們家種了五畝蘋果樹,但由于2008年受凍,到現在也沒有掛果,也不知道有啥解決方法沒有?”面對王延斌遇到的難題,工作組組長郭樹良當下表示將和河北農大的教授進行聯系,請他們過來幫助查找原因并給村民們講授一些種植方面的知識。聽到這個好消息,王延斌高興地笑了:“這下,俺們的生活更有盼頭了。”
“省委決定開展以‘強班子、促發展、惠民生、保穩定’為主題的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意義重大。作為工作組的一員,感到很光榮,同時也覺得責任重大。我們一定確定好村里的幫扶項目,為農民栽上‘搖錢樹’,養起‘下蛋雞’。”郭樹良對記者說。
“作為一名下派干部,我一定帶著感情和責任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省教育廳駐村幫扶員劉良業說,下一步,他們將挨家挨戶搞好調研、摸清民情,把黨的聲音和溫暖送到群眾中去,聽到群眾的心里話,把確定的事項落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