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C——被多家外賣平臺下架:昨日85°C事件引熱議,由于該企業營收超60%在大陸,15日其母公司美食-KY股價大跌3%。甚至有網友反映,大陸多家外賣平臺下架85°C。是否會退出互聯網咖啡市場的競爭?我們拭目以待。 星巴克——抵御中年危機: 30多年里,星巴克霸著全球連鎖咖啡四成以上的市場。隨著瑞幸咖啡崛起,為抵御“中年危機”, 8月2日,星巴克正式攜手阿里全面進軍新零售。雙方合作內容涉及阿里巴巴旗下餓了么、盒馬、淘寶、支付寶、天貓和口碑等多個業務線,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 瑞幸——咖啡行業“推土機”:稱自己是中國新零售咖啡典型代表。小藍杯氣勢兇猛,幾乎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在蘋果App Store上的下載量就從70位飆到第一! 在近10個月的時間里,瑞幸咖啡一躍成為了中國門店數排名第2的咖啡店,雖然目前只有900家,甚至不及星巴克中國門店數的1/4,但表現出了碾壓行業老大的勢頭。就在近日,瑞幸官方宣布,融資2億美元,進軍輕食,在今年剩下不到5個月的時間里要開店2000家,誓做“每個人都喝得起、喝得到的好咖啡”。消息一出,星巴克、Costa、太平洋咖啡通通坐不住了!因為他們知道,來了一臺推土機! 瑞幸這么會玩,咖啡巨頭們能不哆嗦嗎?咖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行業?新零售在咖啡領域是否存在機會?未來的咖啡企業是什么樣子的?在本篇報告中,我們將給予回答。 第一章:咖啡行業發展概述 一、咖啡行業基本概念:按消費方式,分為速溶、即引和現磨;按渠道,分為便利店、咖啡店和外賣。 二、我國咖啡行業發展歷程:近20年進入行業高速發展期;千億國內市場,速溶咖啡占比超七成。 三、中外市場對比:國人人均年飲咖啡4.5杯,同美日相比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未來國內增量市場依靠現磨咖啡。中美咖啡飲用結構比:美國3萬億市場中現磨占87%,速溶僅占13%;我國1000億市場中現磨占1.8%,速溶占比72%。 四、咖啡需求三個層次:飲品之上滿足情感和社交需求。 第二章、咖啡行業產業鏈細分研究 一、咖啡產業鏈基本結構:價值貢獻93%,創業機會在下游環節。 二、下游流通:5種銷售渠道銷售3類咖啡產品。 重點討論現磨咖啡三種銷售渠道:咖啡館、自助咖啡機和外賣咖啡。 咖啡館和外賣咖啡本質上都屬于線下門店,區別在于訂單來源線上和線下的不同。所以未來一個點位的價值在于同時考慮線下+線上覆蓋的潛在用戶。 1.速溶咖啡:700億的速溶咖啡市場競爭激烈,隨著消費升級,未來速溶市場將持續萎縮。 2.即飲咖啡:處于百億級市場,相比速溶咖啡市場集中度更高,雀巢和可口可樂等飲料大廠兩大梯隊搶占9成市場。 3.自助咖啡機:搶占速溶、即飲市場。企業間尚未形成競爭。 特點:無人、無店鋪,省人力租金。 售價:在10-15元左右,主要滿足第一層次的生理需求。 場景分為:辦公室和商業地產。 4.現磨咖啡:新零售挑戰傳統模式。現磨咖啡的飲用場景主要在于咖啡館和外賣。 咖啡館:滿足消費者的社交需求。 外賣咖啡:在傳統咖啡館基礎上進行成本優化,一方面減小門店面積降低租金成本,一方面用APP或小程序進行線上銷售,“外賣+自提”覆蓋3公里內的線上+線下流量人群。 根據不同的場景,瑞幸咖啡設計了四種不同類型的店,如旗艦店和悠享店旨在滿足用戶線下社交需求;快取店是針對有“快速需求”的商務人士;而外賣廚房店滿足于有外賣需求的用戶。借助無限場景攻下了星巴克無法下沉的那部分用戶群體。 對比來看,星巴克門店里的消費體驗卻沒那么好:顧客雖然變得越來越多,可環境也愈發嘈雜。原來的小資專屬地,變成了快餐店。在上個季度星巴克的財報中,星巴克在中國地區門店營業額下滑2%,成為星巴克9年來的最差戰績。如果星巴克失去了成為“第三空間”的能力,就失去了一個主要賣點。面對非常互聯網方式的營銷手段,星巴克只有被吊打的份? 星巴克內心是拒絕的。8月2日,星巴克宣布將依托餓了么配送體系,于今年9月開始在北京上海的主要門店進行外送試點,年底覆蓋至30個城市超過2000家門店。 5.咖啡新零售帶來用戶需求分層。值得注意:在價格帶15-21元區間存在價格空檔。這個區間很可能出現高品質的現磨咖啡。 在價格方面,皆滿足情感和社交需求的瑞幸咖啡,更是直抄星巴克的后院。瑞幸咖啡的拿鐵一杯售價24元,同容量大杯星巴克拿鐵售價為34元。有數據顯示,瑞幸34歲以下的用戶占比高達90%,超過了星巴克的70%。 第三章、觀點總結及未來趨勢 一、觀點總結:國內市場仍處早期,創業機會在下游 二、未來趨勢:未來增量市場將依靠現磨咖啡。咖啡新零售模式將優化成本結構,滿足新的用戶需求分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