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漢高祖十二年的四月二十五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漢高祖劉邦駕崩于長樂宮,太子劉盈繼位為帝,是為漢惠帝。 漢惠帝劉盈乃是劉邦與呂后的嫡長子,根正苗紅的大漢江山皇位繼承人,但是,他16歲登基,23歲駕崩,當了整整7年的正統皇帝,司馬遷在寫《史記》時,卻并沒有設《惠帝本紀》一章,也就是說,不承認他的皇帝地位,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注:本文涉及年齡,按照舊時習慣,均采用虛歲,下同。) (漢惠帝劉盈劇照)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其中本紀是全書提綱,記述的是帝王的言行和政績。但是,不是所有本紀記述的都是帝王,也不是所有帝王都歸于本紀。項羽、呂后、漢惠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司馬遷寫本紀,遵循的是實權,而非虛名。比如項羽,他雖然自始至終沒有稱帝,但在秦末漢初之間,他實際上已經是國家的掌權人,地位與帝王無異,所以,史記里有《項羽本紀》一章。并且,由于項羽的歷史地位極其重要,所以,《項羽本紀》筆墨頗多,同時也是《史記》全書最精彩的一章。 (項羽劇照) 同理,漢惠帝明明是正統皇帝,在位長達7年之久,之所以在《史記》中沒有自己的本紀,是因為他只是個傀儡皇帝,在位期間大權實際上掌握在強勢的母親呂后手中。因此,司馬遷作《史記》時特意不設《惠帝本紀》,而設了《呂太后本紀》。 作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呂后雖然心狠手辣,殘害劉氏子孫,殘殺開國功臣,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統治期間,政績斐然,國家昌盛,為后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基礎。司馬遷評價呂后說:“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了呂后極大的肯定。所以,呂后雖然不是帝王,卻在《史記》中擁有獨立的本紀,也算是實至名歸。 (呂后劇照) 但是,筆者認為,以上只是司馬遷不給漢惠帝設立單獨本紀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司馬遷或許還有其他考慮。 漢惠帝劉盈是個非常悲催的皇帝,早年,他因為是呂后所生的嫡長子,有幸被立為太子,并于劉邦死后順利繼位稱帝。但他的命運悲劇也正是源于他是呂后的兒子。 漢惠帝劉盈雖然只活到23歲,但由于他是皇帝,妃嬪眾多,所以臨終留下了6個兒子。在這6個兒子當中,有兩個(即前少帝劉恭和后少帝劉弘)還曾在呂后稱制時被立為皇帝,只是由于年紀小、在位時間短,所以不為后人所熟知。 (太史公司馬遷畫像) 呂后死后,周勃和陳平等漢室朝臣鏟除諸呂,與此同時,群臣還說,那幾個兒子并非是漢惠帝的親生骨肉,而是呂氏血脈,如果把這些孩子立為太子或者諸侯王,將來的天下實際上還是姓呂。并以此為由處死了包括前少帝劉恭和后少帝劉弘在內的所有惠帝子孫,這才有了漢惠帝無子的說法。 (注:本段內容梗概出自司馬遷·《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第九》諸大臣相與陰謀曰:“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后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後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後,及諸王,以彊呂氏。”) 隨后,功臣派和皇族派迎立代王劉恒為帝,即后來大名鼎鼎的漢文帝。漢文帝劉恒之后,其子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漢景帝之后,就是司馬遷生活的漢武帝時期。 (漢文帝劉恒劇照) 司馬遷是漢武帝的臣子,所以在寫史書的時候不得不避尊者諱,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漢武帝這支作為正統。由于漢景帝、漢武帝都是漢文帝的后代,所以漢惠帝則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如果他的皇位具有絕對合法性,按理說就應該由他的兒孫來繼承大統,而輪不到漢文帝這一支。所以,司馬遷干脆不把他當成正統皇帝去寫,而把這個本紀給了呂太后。 《呂太后本紀》的存在,直接指出漢惠帝從未真正掌權,呂后才是王朝的實際掌控者。而呂后姓呂不姓劉,加之牝雞司晨,女主天下,所以不具備正統性,即便給她立了本紀,也無傷大雅,反而可以揭露她的惡行。 綜上,漢惠帝雖然是大漢王朝的正統皇帝,司馬遷在《史記》中卻特意不給他立本紀,是有諸多原因的,是深思熟慮后的小心機。 參考資料:《史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