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在每年8月8日前后,視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人在大暑之后,該如何養生呢?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木,壞其真矣。”此乃古人對四時調攝之宗旨,告誡人們,要順應四時養生,遵循整個自然界循序漸進的變化過程。了解了這樣一種養生的精神之后,我們再來看看立秋這個季節的特點,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而從陰陽的角度來看,正如《管子》中記載說:“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即此時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在天地氣機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候,是萬物成熟和收獲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根據五行的歸屬分類來看,秋內應于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要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具體說來,秋對應于肺,所以立秋養生,在精神上要謹防過度悲傷,調整好心態,求得內心的寧靜和舒暢,以避肅殺之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而在起居上,則更多的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這樣可以幫助自己在早起的時候舒展肺氣,采集天地之陽氣,而早臥則讓自己對陽氣有所儲存和收斂。而且在飲食上,也需要輔助這樣的氣機和陰陽的轉化,對此, 《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更有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者。
總之,這個時節如果有咳嗽、咽干等現象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養肺,主食上多吃些精白面,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梗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此外,睡好覺也是靜養生的一個重要訣竅。
下面,給各位推薦一款和胃生津的水果沙拉做法。
[原料]蘋果、梨、檸檬各1個,菠蘿半個,楊梅、荸薺各10粒,白糖適量。
[制作]蘋果、梨、菠蘿洗凈去皮,分別用圓球勺挖成圓球,荸薺洗凈去皮,楊梅洗凈待用。將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鍋內燒熱溶解,冷卻后加入檸檬汁,把其他5種水果在盤中擺成喜歡的圖案,食用時將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作用]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文中素材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