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增生、肌瘤和囊腫是體檢報告上常常出現的結果,但體檢報告上一旦出現這些字眼,很多人便會寢食不安、壓力山大而又不知所措。 莎士比亞名著《哈姆雷特》中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生存,還是死亡?!”)在這里變成了“開刀,還是不開刀?!” 今天,就從中西醫角度綜合地講講結節、增生、肌瘤、囊腫等常見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西醫對于結節、增生、肌瘤、囊腫的理論和治療照例是人體解剖思維、局部治療觀念,說來還有點嚇人:“有變癌的危險,開刀!” 治療結節、增生、肌瘤、囊腫,手術是最常用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藥物治療基本無效。于是,甲狀腺一刀,乳腺一刀(很多人不止一刀),子宮肌瘤一刀……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要開多少刀?其實醫生也不知道!有一個女性病人尚未結婚,因為乳腺增生已經開了4次刀,仍然是復發多發,而且有越長越快的趨勢! 事實上,對于一個惡性概率低于5%的腫瘤反復進行穿刺或手術,病人是蠢,醫生是壞!話糙理不糙。“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的心態,不適合治療腫瘤。 從中醫的角度看,結節、增生、肌瘤、囊腫具有相同的發病機制,無非就是“肝郁”、“氣滯”、“痰濕”、“血瘀”,其實可以中藥“異病同治”、“辨證論治”而統一調理、治療,大多情況下是不必開刀的。 1 、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近年來發病率直線上升,很多人在體檢中會發現甲狀腺結節。據統計,約有20%以上的正常人均可發現有甲狀腺結節。其中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7倍,而女性中又以育齡期婦女、中青年女性為多見。 結節超過1厘米, 就應該引起重視。通過甲狀腺B超、甲狀腺功能、細針穿刺活檢等檢查,可以確定甲狀腺腫塊的大小及性質。 甲狀腺結節大多為多發,且大小并不太規律,但甲狀腺功能卻是正常的。多發性的良性結節,一般不著急手術。 95%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不必手術,只有病理證實為甲狀腺癌和有壓迫癥狀的良性甲狀腺腫瘤才需要手術切除。因為結節手術后容易再長,倘若一有結節就切除,結節仍會復發,多次手術反而促發癌變。 大小在1-4厘米的甲狀腺結節一定要定期檢查,動態觀察。定期檢查可以觀察到甲狀腺結節的大小以及性質的變化。如果沒有結節,一年查一次。良性結節半年或者大半年查一次即可。有惡性特征的良性結節,最好3個月復查一次。 附:甲狀腺結節TI-RADS分級及處理 ▼▼▼ 如果結節在1厘米以下完全不必擔心,也不需做進一步檢查,這類結節多質軟或韌,表面光滑,邊界清楚,可隨吞咽上下活動,也就是良性的表現。此時及時以中藥介入治療,可以控制結節增大和惡變,免被開刀手術。 2 、肺結節 肺結節不是肺癌,看到“肺結節”字樣也不用過度緊張,因為大多數的肺部結節是由良性疾病引起,是以前患肺炎、肺結核留下的疤,肺癌的比例很小。 肺結節90%以上是良性的,惡性的只有 1.2%左右。小于8毫米的肺結節,患肺癌的概率不到1%,因此,并不需要太過擔心。 直徑在 6~8 毫米之間的肺結節,肺癌概率在 0.5%~2%,直徑大于 8 毫米的肺結節,肺癌概率大于 3%。 最新的國際肺結節處理指南建議 ▼▼▼ 大于 6 毫米的磨玻璃結節和 6~8 毫米的實性結節,6~12 個月隨訪如變化不明顯,后續的隨訪間隔為 18~24 個月。 對于 8 毫米以上的實性結節,惡性病變的可能性增高,需要 3 個月隨訪,再考慮 PET-CT 檢查或病理活檢來明確診斷。 過多的擔憂和頻繁的X線、CT檢查反而會促進結節癌變,中醫藥調理治療可以提前介入調控。 3 、乳腺增生 一場體檢下來,可能10個女性有8個都查出乳腺增生。西醫視角看,絕大多數的乳腺增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是一種良性的病變。 有的是因為經期引起的,但經期一過脹痛感就會逐漸消失,還有的是因為內衣穿得過緊或心情郁悶,這同樣會引起短期的乳腺增生,極少數會發生惡變。對于這類疾病,西醫沒有特別的療法,定期到醫院復查即可。 有增生肯定要重視,但也不一定要馬上手術,要看到了什么程度。要根據病情,選擇用藥物和食物調理還是進行手術。 乳腺增生的物理檢查常用的有乳腺B超和鉬靶。需要強調的是,乳腺的B超檢查和鉬靶檢查結果都是形態學上的改變,不能代替病理活檢終極診斷。 乳腺增生劃分為BI-RADS五級,掌握五級分期,患者可以自我判斷病情,理性選擇治療方案。 一期乳腺增生(BI-RADS分級:Ⅰ級)——發生率非常高,幾乎所有的女性和部分男性都有發生。一期乳腺增生多發生在25-35歲,癥狀較輕。因為癥狀較輕,往往不引起注意而不被重視,也沒有任何干預措施和治療,任其發展、加重。. 二期乳腺增生(BI-RADS分級:Ⅱ級)——多發于30-45歲,有明顯的乳腺脹痛等臨床癥狀,或可以觸摸到乳腺腫塊,引起病人注意而求醫。 三期乳腺增生(BI-RADS分級:Ⅲ級)——乳腺脹痛等癥狀表現較為嚴重。很多醫生會給出手術或穿刺病理檢查的建議,也有醫生會開出激素治療的方案。三期乳腺增生短期治愈比較困難,而久治不愈會造成病人“恐癌”和畏懼手術的雙重心理負擔,而精神壓抑又會導致病情加重。 四期乳腺增生(BI-RADS分級:Ⅳ級)——是乳腺導管細胞及上皮細胞大量堆積死亡,形成囊腫性腫塊。四期乳腺增生中,IVa期25%惡性可能,IVb期50%惡性可能,IVc期75%惡性可能。可以選擇穿刺病理活檢或手術切除。 五期乳腺增生(BI-RADS分級:Ⅴ級)——在臨床判定為乳腺癌,治療原則為早期手術,手術后根據病理分期分別選擇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或分子靶向治療。 綜上所述 ▼▼▼ 三期乳腺增生是中醫藥非手術治療乳腺增生的最后防線,再進一步就難免手術了,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嚴打死守,最佳的干預方案是飲食調理和中藥辨證論治。 4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婦科體檢的常見病,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女性都會有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這個詞實在太容易讓人聯想到子宮的癌癥。其實此“瘤”非彼“瘤”,子宮肌瘤是良性腫瘤,基本上不會轉變為惡性腫瘤。有些小肌瘤不但沒有任何癥狀,甚至連婦科檢查也難以覺察,偶爾做 B 超才發現。 如果肌瘤比較小,患者無明顯癥狀,而且查過肌瘤無惡變征象,只要定期隨診觀察即可。但是如果單個子宮肌瘤直徑超過 5cm,并且有嚴重的癥狀,如出血、月經量大、疼痛難忍、影響生育,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5 、肝囊腫和肝血管瘤 肝囊腫和肝血管瘤是先天性的,也是良性的。其實肝囊腫和肝血管瘤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腫瘤,肝囊腫是一個水囊,而肝血管瘤是一團血管,都沒有腫瘤細胞,不屬于實體腫瘤。 肝囊腫和肝血管瘤生長非常緩慢,大多數人都沒有什么癥狀。小于5厘米的肝囊腫和肝血管瘤不需要治療,只有大于5厘米時才需要治療,肝囊腫和肝血管瘤的治療都是采取介入微創治療,而非傳統的手術開刀。 中醫理論認為人是一個整體,由氣機掌控主導,氣機上如果出了問題,表現為人體的各種疾病。而結節、囊腫、肌瘤、增生等這一類病都是因為肝氣郁結、氣機阻滯、痰濕凝聚、血瘀經絡,表現在不同的部位而已。病位主要在肝脾,并與心有關。 比如甲狀腺結節的發病就與情志內傷、飲食及水土失宜、個人體質因素有關,上因導致氣滯、痰凝、血瘀壅結頸前形成結節或囊腫,辨證以實證居多,久病由實致虛, 可見氣虛、陰虛等虛候或虛實夾雜之候。 甲狀腺結節的發病與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輻射污染等有一些關系。工作環境有輻射,情緒長期處于壓抑狀態,或者情緒反復、劇烈波動,生活規律明顯顛倒紊亂,都會引起肝氣郁結,出現甲狀腺結節。 故中醫治療甲狀腺結節以舒肝理氣,化痰散結為主,結節或囊腫質地較硬者, 配合活血化瘀;火郁陰傷而表現陰虛火旺者, 以滋陰降火為主。 由于不同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個體,產生的癥狀和證候也各有差別,所以很難以一法一方來達到治療目的。同一疾病,證型不同,所用治法及選用藥物也不盡相同,因此中醫治療需要辨證論治。 乳腺、子宮等其他的部位可由此類推,故此同一人體的“甲狀腺結節”、“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和“肝囊腫”、“腎囊腫”、“卵巢囊腫”等諸多疾病都可以用中醫的“異病同治”,統一辨證論治。 “甲狀腺結節”、“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病例,醫生和患者都傾向于手術,這其實是一種錯誤思維,臨床誤區。為了避免極小概率的惡變,而使大多數不需手術的良性病變無辜手術,會使過度手術成為常態,給患者造成傷害。 因為一個小手術,會引發更多的醫源性系列疾病,甚至是不可治的終生疾病。比如:多發性甲狀腺結節手術后復發率會很高。很多患者手術后甲狀腺功能減退,需要終生補充甲狀腺素,經常引起甲亢和心臟損害。 筆者診治過許多“甲狀腺結節”、“乳腺增生”、“子宮肌瘤”病例,大多數都能夠從手術邊緣降級到低級別而無需手術,并以中醫調理和飲食調理保持安全健康。 1、證型:肝氣郁結 治則:舒肝解郁 常用方藥:柴胡、瓜蔞皮、浙貝母、郁金、丹皮、蘇子、木香、陳皮等。 2、證型:氣滯濕阻 治則:健脾理氣 常用方藥:陳皮、砂仁、木香、青皮、香附、枳實,香櫞、佛手等。 3、證型:痰濕壅堵 治則:化痰軟堅 常用方藥:法半夏、膽南星、浙貝母、蘇子、桔梗、橘紅、百合等。 4、證型:血脈瘀阻 治則:活血化瘀 常用方藥:桃仁、紅花、川芎、當歸、赤芍、白芍、丹參、三七等。 溫馨提示:中藥處方需由中醫專家詳細診視后擬定,一人一方,辨證論治,不可擅自用藥。 實錘一 就在2019年底,一位B超診斷為甲狀腺結節,ti-rads分級5級的患者選擇非手術治療,經過純中醫保守治療,半年后復查降到了三級,有效控制了結節的增大和惡性發展。 甲狀腺結節或甲狀腺癌手術后采用中藥治療也非常有必要,因為中藥不光能夠防止術后復發,還能減輕長期口服藥物的副作用。 實錘二 筆者治療過一未婚女孩,兩側多發性乳腺增生,有一個最大的1公分,BI-RADS分級:Ⅲ級。在當地醫院多次手術切除乳腺增生,但手術后仍然多發性乳腺增生,后來到筆者處診治,中醫調理加上素食幾月后,雙側乳腺增生降到一期。 筆者呼吁應該嚴格控制乳腺手術的適應癥,對于三期以下的多發性乳腺增生,建議慎重手術,盡早非手術非激素干預,予以飲食調理和中藥辨證論治,避免手術之刺激和癌變之風險。 飲食調理結節、增生、肌瘤和囊腫 飲食非常重要,“禍從口出,病從口入。”自己才是自身健康的守門員,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把守好自己的健康大門。 飲食和忌口綱要1、避免高脂飲食 高脂肪飲食是結節、增生、肌瘤和囊腫的“增長劑”,可刺激結節、增生、肌瘤和囊腫的發生及增長。大量攝取脂肪,還可使機體發胖和免疫功能降低,使癌變有可乘之機。 2、多吃水果和蔬菜 新鮮的蔬菜水果是維生素C的最主要來源,而維C是強抗氧化劑,對正常細胞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新鮮的蔬菜水果有抗結節、增生、肌瘤和囊腫的作用。 3、少吃紅肉及加工肉 豬、牛、羊等肉類被稱為“紅肉”,其中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會產生大量類激素及前列腺素樣物質,有促進結節、增生、肌瘤和囊腫增長和惡變的風險。 4、遠離保健品 保健品對結節、增生、肌瘤和囊腫的發病和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5、戒煙戒酒 喝酒和喝煙可刺激結節、增生、肌瘤和囊腫發生,煙酒越多,結節、增生、肌瘤和囊腫增長越快。 6、優化食用油 經常攝入單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風險。比如橄欖油所含的鯊烯是很好的抗癌成分,以橄欖油為主要食用油的地中海地區,腫瘤發生率非常低。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豆油和亞麻油也有相似作用。 2 、可以降低結節增生風險的食物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棉籽油、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等。 富含胡蘿卜素的蔬菜:胡蘿卜、茴香、菠菜、小白菜、冬瓜、西紅柿等。 具有軟堅散結作用的食物:貓爪草、海馬、牡蠣、蘆筍等。 具有增強免疫力作用的食物:桑椹、獼猴桃、蘆筍、南瓜、大棗等。 具有消腫作用的食物:薏米、絲瓜、赤豆、芋艿、葡萄、荔枝、荸薺等。 具有理氣散節作用的食物:茴香、蔥花、海龍、橘餅、榧子、柚子等。 對高風險人群力薦全素食:卷心菜、花椰菜、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食用菌類、海藻類、西紅柿、橘類和漿果類也有幫助。 溫馨提示:甲狀腺結節慎用高含碘食物和藥物。 3 、可能增加結節增生風險的食物 高脂肪食物:牛羊肉等紅肉、加工肉、牛奶等高蛋白、高糖、高能量食品,保健品、美容品、營養品等。 興奮性食物:煙、酒、咖啡、可可、巧克力等。 刺激性食物:花椒、辣椒、桂皮等。 高致癌性食物:燒焦、煙熏魚、肉如香腸、紅腸等。 發霉的食物:霉變豆制品、霉變糧食及其制品。 腌制食品:咸魚、咸菜、腌肉、腌魚等。 腐敗變質食品,以及油膩、油煎、油炸的食物。 醫生張華 主任醫師 內科/腫瘤科 簡介 張華,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教授;中醫執業醫師,西醫執業醫師。《腫瘤咨詢在線》首席專家;《癌癥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作者。 曾經任職:廣州市中醫醫院腫瘤科主任、大內科副主任、院長助理;中美合作普羅腫瘤治療中心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國家中管局重點中醫腫瘤專科學術帶頭人,國家中管局腫瘤藥理基地主任,廣州市九屆政協委員;入選《嶺南名醫》;中國腫瘤學會(CSCO)理事;廣東省癌癥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廣州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常委。 從醫經歷:臨床一線門診、病房30余年,治療病人數以萬例臨癥經驗。積極倡導合理治療,反對過度醫療;在系列抗癌中藥研究、中醫減少化療放療毒副作用、中醫中藥預防腫瘤復發、中醫雜癥、中醫養生保健和飲食調理防癌等領域多有建樹和著述。 主持完成國家、省市科研課題多項;發表醫學論文數十篇;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和科普教育,出版《癌癥是可以控制的慢性病》等書著6部;在報刊和網絡發表數百萬字醫療科普文章。 擅長 中醫腫瘤,腫瘤內科,中醫內科,中醫雜癥,中醫養生,飲食保健。擅長治療肺癌、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鼻咽癌、乳腺癌、婦科腫瘤、甲狀腺結節以及中醫疑難雜癥。 |
|